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如何是好,让人身心疲惫,觉得生活单调乏味,感受不到幸福。
学会这三点,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充实而丰盈,你的烦恼也会少许多,幸福感提升。

1
学会思考,让人生变得充实而丰富。
生活越是枯燥无味,我们就越需要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去思考。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有过一段长达27年的囚徒生活,却没有因为身在狱中而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而是拿起画笔潜心作画。
出狱后,曼德拉还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在众多作品中,有一幅画格外引人注目:监狱的铁窗上,爬上了几朵美丽的牵牛花。
当其他囚徒都在为“眼前的苟且”而黯然神伤的时候,曼德拉思考的却是“诗和远方”。
艺术激发了他的生命力,让他原本灰暗的狱中生活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你思考什么,生活就会带给你什么。如果你只关心生活中的烦心琐事,那么你的人生就只剩下单调无味。
相反,如果你懂得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乐趣,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充实而丰盈。

《了凡四训》中记载,明代学着张畏岩,因学识渊博而闻名天下。
他意气风发地前往南京参加科考,本以为十拿九稳,却不想名落孙山。
看着榜上的人员名单,他忍不住抱怨几句,嫌弃主考官没能慧眼识珠,辨别人才。
一位老僧恰巧路过,听到张畏岩的这番话,站在一旁笑而不语。
张畏岩迁怒于老僧,老僧却笑着说:“你的考试必定作答的非常不好。”
张畏岩愤怒地指着老僧说:“你都没看过,怎么能这么说?”
老僧回道:“答卷作文贵在心平气和,你心浮气躁,文章怎能作得好呢?你不反省自己,反而责怪别人,你想过你的问题在哪里了吗?”
张畏岩思索了一会,恍然大悟,从此不再心高气傲,处处展现谦虚,三年后果然考取了功名。
唯有思考能让我们学会反思自己。保持思考的习惯,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是想有更多的收获,就必须要学会思考。找寻各种症结,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就会得以进步,获得提升。

着手开始一件事,先去观察,观察后去思考,思考后再列计划,你的步骤有条有理,就很容易做成。
朋友晓惠有着一手好厨艺,一心想开家饭店。找了多个门面都不中意。一次有人推荐了了一个门面让晓惠去看。看完后请她尽快定夺。晓惠答复:给我一周时间,一周后我告诉你我要不要定下来。
一周时间,晓惠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观察门面附近的人流量,观察附近现有各家饭店的生意。观察、思考、计划,一周后,晓惠定下了这家店面。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勤快、智慧的晓惠一边经营一边改进,饭店成了周边离不开的美味首选,生意日渐红火。
如果你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瓶颈,那就静下来去思考,想想问题在哪。是你的内在失去了动力,还是外部发生了改变。找到症结,针对痛点,对症下药,一定有收获。
思考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思考也是我们前行中的加油站。
无论处在工作、生活的哪一个阶段,适当、适时的思考,才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2
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你才能越活越明白。
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为是;做人最大的失败,就是狂妄自大。”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自以为是,把问题归结在别人身上。
他们总是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地生活,对自己所认同的事情深信不疑。然而,这种自负会使他们忽略自身的问题,作出错误的决定。
做人,最怕的就是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
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晚清名臣左宗棠,棋艺高超,其下属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因此很自负。
有一次,他奉命去新疆平定叛逆,路过一间房屋,只见房屋外挂着一个牌匾,赫然写着“天下第一棋王”几个大字。
左宗棠不服,当场下马入内,与房屋主人连下三盘。
没一会儿,就赢了房主三局。
左宗棠沾沾自喜地说:“你可以将此匾额摘下了!”
说完,让手下人取走了那块匾额。
后来,左宗棠又路过此处,仍见“天下第一棋手”的匾额,顿时觉得房主是个招摇撞骗的骗子,要扫掉他的威风。
于是,他又进去和房主下棋,但这次他连输了六局,毫无还手之力,颜面尽失。
左宗棠大惑不解。
老人说:你带兵打仗,贵在一鼓作气,我若赢你就挫了你的锐气;如今凯旋,贵在收敛傲气,我便不需要再让着你。
只有学会不自以为是,懂得自我批判,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周围的事物,并为遇到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曾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一对年轻的夫妇对面搬来了一个新邻居。妻子这才注意到了对面的窗户。
妻子嫌邻居的窗户不干净,就对丈夫抱怨说:“这家的窗户怎么这么脏,我看早就该擦了?”
丈夫则看了看妻子,没有说话。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
每次看到邻居的窗户,妻子都会对她评价一番,而丈夫则沉默不语。 直到某一天,妻子突然惊讶地发现,邻居家的窗户变干净了。
她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丈夫,谁知丈夫却回答:“我今天一大早就起来把玻璃擦干净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生活如此不满,是因为我们忽视自己身上的问题,把过错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意思是:事情做不成,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要懂得自我反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出现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才能更快解决问题。
唯有学会自省、敢于自我批判的人,才能及时擦亮心里那扇窗户,看见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人最怕的,就是太自以为是。
只有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看清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掌控好前进的方向,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一个人的进步,重要的是,能自我批判,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
看过一个故事。
夏朝的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迎击,结果伯启打败了。
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从此以后,伯启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那位诸侯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自知者明。
优秀的人,在错误与失败面前,不是怨天忧人,而是自己的错误和进步的空间。
人生路上,唯有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不足,知不足,而后改,才能进步。
唯有常常自省,直面身上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走得更顺畅。

3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你的烦恼也会少许多。
生活中,有的人会因为一个小挫折烦恼一整天,而有的人却总能从容面对逆境,用最快的速度化解矛盾。
二者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答案是,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前一种人往往是从单一的角度看问题,而后一种人则懂得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帮助我们从个人情绪中抽离出来,更加理性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麻烦。
当你碰到挫折的时候,不妨试着换个角度去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被自己的目光所局限,而是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身边的万事万物。
每件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只从消极的一面来看,自然会陷入到悲伤低落的心情中难以自拔。 如果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自然会走出阴霾。
日常的所见所闻,都有其多面性。

单看一面,就会过于片面。 看待问题,尝试着换个角度,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走不通,换条路就好。
山路不通就走水路,小道难行就走大道,没有最好的路,只有最适合你的路。
低谷的时候,换一种角度,它就是另一个波峰的起点。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智商和阅历,也不是脚步和年龄,而是思维方式。
着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过:
“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人这一生,各有各的活法,幸福大同小异,不幸却各有不同。

你以怎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给你同样的回馈。悲欢喜乐是人生,阴晴圆缺是常事,关键在于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看问题。
若是凡事都往好处想,摆正心态,再难的事都能看顺眼,遇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突破点。
生命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点在于我们以何种心态看待。
心态好的人,眼里所见皆是积极向上的动力,而那些心态不好的人,所遇自然是烦恼与苦闷。
当生活有意为难你的时候,不妨好好转变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再试试。
俗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换个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了。

着名画家俞中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要买俞中林一幅亲手所绘的牡丹。
不巧的是,这朵牡丹被老鼠咬坏了一个角,缺失了一部分,此人的一位朋友大唿不吉利,认为牡丹缺一角代表“富贵不全”。
俞中林听了此人要换画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俞中林的解释,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换了一个角度,便有了不同的看法,买画的人心满意足,卖画的也乐不可支。
有些问题,换个思路想,就不是问题了。
生活是悲喜的两面,有人看到的是悲观的一面,有人看到的是乐观的一面。无法改变境遇时,不妨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一切豁然开朗。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待生活,人生会多一些幸运,少一些坎坷;会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