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生活 > 正文
   
 
守护芳村:被疫情突然打断生活到重现烟火气的这21天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6-24 22:4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刘汉波通常会空腹挤上811路,早晨的车厢只有四五个人。一过培英中学站,巴士直奔海珠,跨上鹤洞大桥时,冬天周围还很黑,刘汉波选择“闭目养神”,在车上打瞌睡。夏天日出变早,他注意到,日出很漂亮。

  刘汉波高中在广东实验中学在芳村的校区待过三年,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芳村人,还得从去年12月起搬到这边算起。

  6月3日,广州发布通告,将荔湾区芳村片区部分街道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并实施交通管制,这给鹤洞大桥车水马龙的日常按下了暂停键。6月24日,这座沉寂了21天的大桥终于恢复了通行。

  鹤洞大桥。

  桥通

  这座长2440米的老桥,是西出广州的要塞。1995年破土动工,三年后通车。桥旁边原来有个白蚬壳码头,轮渡来回接市民过江。当时,江上游已有40多年历史的珠江大桥,和刚修好5年的珠江隧道,连接广州荔湾南北片区。

  鹤洞大桥开通前13天,21岁的王勇刚分配到芳村交警大队。从警校毕业的他,见过年轻的大桥。

  王勇和同事执勤。

  1998年7月23日,为了庆祝通车,当晚鹤洞大桥仅开放给行人通行,当时王勇在卡口执勤。他还记得桥灯亮起那一刻,“嘭”的一下火花在心里燃起,海珠的市民走上大桥向荔湾芳村走来,荔湾芳村的市民跨桥走向海珠。

  鹤洞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广州海珠与佛山的重要通道。每天通过的车辆难以计数,桥下还有船只通过。

  头几年,因为距江面高,附近高建筑物不多,鹤洞大桥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成为沿江两岸的“地标”。

  沿大桥南段直下,白鹤洞街道一带工厂林立。这里曾是广州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造船厂、钢铁厂、制药厂、自行车厂、起重设备厂、水厂,已经存在几十年,厂区周围陆续建了鹤园、观鹤、鹤平等多个单位宿舍。

  住在鹤洞大桥海珠一侧的林尚佳,从1982年起在芳村一家医药厂做仓储管理工作。为了让女儿读上好学校,2002年,一家人从越秀区搬来鹤洞大桥海珠区一侧,搬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现“广州为明学校”)旁边。

  最早,林尚佳搭轮渡上班。后来大桥建成,从家里到对岸的单位,最近的陆路变成鹤洞大桥。他常坐公交车跨江,车上拥挤程度堪比如今高峰期的广州地铁3号线,桥上经常塞车。赶时间时,他还是选择骑车到码头坐轮渡。

  在不少老广的印象中,过去芳村是“郊区”,周围是农田、鱼塘、果树和低矮的自建房,废气从工厂烟囱冒出,在新楼盘扎根此地前,钢铁厂和船厂在芳村占据着大片的地盘。

  尽管芳村一带有不少茶楼,不少阿公阿婆习惯搭乘公交,到对岸海珠找老友喝茶聊天,去沙园市场买买菜,再乘车返回,一些芳村人的亲友就在江的对岸。还有不少海珠居民,专门坐公交车来到芳村中市市场买菜。这里物资集中,且菜价便宜。

  大桥联结的还有不少学生。

  桥南岸的培英中学是上落客比较多的一站,另一名校是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当年从广东云浮考来的刘汉波在这寄宿了三年,到了周末,他有时和同样来自广东其他地市的同学坐公交去做田野调查,当时周边还比较荒芜,离开学校所在的坑口站,他会莫名害怕。

  2013年,随着最后一台电站关闭,广钢白鹤洞生产基地作别55年炼钢史,整体关停,原来的工厂基地被规划成广钢新城住宅区。这成了芳村近年“蜕变”的开端。

  变化

  对于上班族刘汉波而言,有早课时,他通常6点多上车。早晨车流量不多,1分钟迅速过桥。视野范围内,桥上没有人行道,刘汉波看到有人踩着电动车和自行车,和汽车一起上桥到对岸,“不禁捏一把汗”。

  遇到堵车,乘公交要3到5分钟才能通过大桥。晚高峰时,大桥熙熙攘攘,成了必堵路段。刘汉波有时在学校吃完晚饭再回,即便如此,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到位于广钢新城的家中。

  搭乘公交经过这一路段久了,刘汉波逐渐对车上的一些乘客“面熟”。

  今年清明过后,有一天6点多的早班车上,一位阿婆和大家聊起家常时快哭起来,“当时我前面整车的阿伯阿叔都在安慰她。”原本困意十足的刘汉波,听到前面车厢的人相互安慰伤心的阿婆,突然意识到街坊之间的感情很深。

  “(大家)不是专门认识的,就是习惯早起,坐车去喝茶或买菜,坐多了公交车就像认识了一样。”他回忆道。

  这份浓浓的街坊情,与鹤洞大桥连接的两端是密集的居民区有关。

  住在芳村东漖街的李姨,退休后换电梯房,从海珠搬到荔湾芳村,不少老友仍住在荔湾区康王路一带,是她的牵挂,女儿何兰也习惯到海珠区江南西逛街。赶在楼市上涨前买在荔湾区茶滘街道的吴维英,也常跨江去海珠找球友。

  芳村有林尚佳共事多年的老工友。工厂附近有一条食街,大排档开了二三十年,下班后,林尚佳偶尔也跟老工友去夜市吃完晚饭再回家,本着“试下不同的口味”的想法,几乎吃遍了整条街。周末,他习惯约上工友去荔湾酒楼喝茶聊天,有时坐地铁,有时也坐公交经过鹤洞大桥。

  这份工作做了快40年,林尚佳上个月刚退休。从海珠家里,他能清晰看到鹤洞大桥,“看了十几年,大桥灯饰变多,比以前光亮很多,漂亮很多”。往返中,林尚佳也感受到市容变化:如今工厂撤走,高楼在鹤洞大桥两边筑起,来往车流变多。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这一切。

  暂停

  据广州市卫健委发布的消息,6月2日,广州新增境内确诊病例11例,均来自荔湾白鹤洞街道和中南街道。6月3日,广州新增境内确诊病例6例,其中5例来自荔湾区,1例来自海珠区。同一天,广州市发布第16号通告——将荔湾区白鹤洞街、东漖街调整为封闭管理区域,对通告中的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实施交通管控。

  6月3日,一纸通告,鹤洞大桥正式设卡封闭。

  鹤洞大桥。

  最先感知到车流量变少的是交警。

  5月23日,王勇深夜接到通知紧急归队。此后一周内,桥上的车流量逐渐减少,直至6月3日,水马封堵了上下桥的路。

  已结束在学校教授的课程,刘汉波和妻子提前囤好了菜,到鹤洞大桥实施管控,他已经居家隔离了一周,定时接受医生上门核酸检测。此时的白鹤洞街道连同鹤洞大桥本身,被紧张的气息包裹。

  桥上的车灯黯下去,住在附近2公里外的刘汉波察觉到了。他玩摄影,视觉比一般人敏锐,家中阳台正好对着桥面,刘汉波选择用镜头记录下眼前。

  实际上,这并非鹤洞大桥首次按下暂停键。

  2003年,鹤洞大桥因混凝土桥面出现破损进行局部维修。2007年,为了避免大桥石碴掉落伤及路人,维修公司挂上了大网。2010年,鹤洞大桥进行过一次大修,花费约1800万元,维修面积达4.7万多平方米,包括有裂缝的桥面铲掉重新铺设新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等。

  到了2013年底,鹤洞大桥再次封闭部分车道一周,进行桥面维修施工。2014年,维修公司发布招标公告,提出大桥东西引桥中间交通护栏更换、限高防撞门架设置。

  2015年,桥北面的洲头咀隧道正式通车,联结广州天河,直抵佛山南海,为鹤洞大桥和其他道路分担了压力。鹤洞大桥不再是芳村居民进出的首选。为了省时间,更多人选择了洲头咀隧道或搭乘地铁。

  随着“钱大妈”等生鲜超市进驻楼下,过桥买菜的老人也比以往少了。

  至少洲头咀隧道建成后,林尚佳会先在家里眺望路面状况,选定车流少的路线再出门,因此渐少经过鹤洞大桥——在他印象里,“年年都在维修”的鹤洞大桥,缩窄的车道加剧了路况拥堵。

  今年5月,鹤洞大桥又迎来一次大中修工程。根据有关交通部门的批复,广州市城投新三桥管理有限公司拟于2021年5月至12月,对鹤洞大桥H线引桥桥下空间(昌岗西路)实施全封闭施工。

  施工消息发布没几天,疫情突如其来地发生了。

  管控

  王勇和11名同事开始了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值守。

  疫情管控执勤点有三处,分布在两边桥头和桥上,三处管控点相互配合,形成三道防线。其中位于芳村片区鹤洞路的管控点,刚好处在鹤园小区、广钢新城、广钢医院围绕的中心位置,是此次疫情的核心区。

  管控后,车流量骤降。

  大桥此时成了“生命线”——持通行证运输医务、警察、志愿者或转移隔离人员的车辆,以及保障性车辆几乎都要从它身上经过。

  王勇和同事走到车窗旁,让司机扫码填写信息,对车牌、司机等信息核实、记录。对于救护车,为了给生命让步,他们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后放行。

  临近夏至,下午三点,正是暑气逼人的时候。

  从晌午到下午,每隔半小时,执勤人员会轮换。辅警老郭,踩着执勤鞋走在沥青桥面上,有时感到脚底“沉甸甸”的——气温高得有些融了橡胶的鞋底,王勇也发现,“走起来黏黏的”。

  核酸检测进行中,放置冰块降温。

  王勇从未见过如此“落寞”的大桥,每天车流量大约只有600车次。

  在靠近芳村的卡口,街上人烟稀少。王勇和同事每天能看到鹤园和观鹤小区的医护、警察、社区工作人员交接班。

  刘汉波转动着镜头,无人机在夜空中飞起。镜头推进又拉开,鹤洞大桥空荡荡,偶有一辆车驶过又消失。

  进入暨南大学读书那一年,他用父母给的奖金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后来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博主。一路读到博士后,刘汉波毕业进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书,拍摄成为偶尔的事。

  起初,因为学校授课结束,加上隔离在家,闲暇之余他在阳台架起三脚架,从这5平米的“天地”,窥探外面的世界。

  全员核酸检测进行了几轮,小区民众由起初焦躁不安变得有序,医务和社区志愿者的付出,刘汉波看在眼里。

  6月13日,排队测完核酸回到家中,他跟太太聊起另一个体户业主焦虑的生活,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他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呢?刘汉波立即行动,他把此前无意识拍的片子调出,循着一日十二个时辰,在3小时内“组装”剪辑。

  芳和花园三人小组上门登记用药需求。

  刘汉波的镜头之外,尽管芳村片区按下了暂停键,一段段接力仍不断在这座大桥上演,它不仅传递药品物资,还传递生命和梦想。

  新生儿哌哌坠地。

  6月7日早晨,一辆辆专送高考考生的出租车从低风险区跨过鹤洞大桥。后来,一批无人车驶入鹤洞大桥,开始输送物资,车上有奶粉、写着“救命药”的包裹,和一对聋哑夫妇外卖员送到一半的外卖。

  王勇的同事们还见证了救护车驶过,民警从珠江新城接上早产儿,护送她到因疫情分离的母亲怀里,第一次见到孩子的妈妈忍不住落泪。

  大声公用粤语传递防疫不外出。

  在大桥延伸向芳村的一侧,守望相助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传递物资的“大声公”用粤语唿吁“防疫不外出”;在隧道执勤的民警协助抗癌药传递;来自番禺的三人小组医生为居民跑腿取药;荔湾区妇幼保健院与的士公司成立一支爱心孕妈妈车队,封控期间百余名婴儿哌哌坠地;荔湾区中南派出所所长邬松君率队守护街区,头发在20天内迅速花白;民警帮助失业打工者解决住宿问题,并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避免后者流浪街头。

  孕妈和丈夫被爱心的哥、医生接力转运。

  凌晨5时,片子完成了。刘汉波随手注册了微信视频号,他想,“反正只是个人的居家隔离记录,不求完美”,把视频命名“鹤洞十二时辰”后,他点了发布。

  伴随着《Saudades》的节奏,镜头从鹤洞大桥延展而去:志愿者在社区奔走、医护轮班,救护车从桥上经过,居民区里值守门岗的人员仍在坚守……还有延时摄影下的云卷云舒,和暴雨闪电,以及刘汉波对疫情下邻里关系的新思考。

  片子迅速在网上走红。

  鹤洞大桥,黎明时分。

  几乎同时,还在执勤的王勇拍下一张鹤洞大桥拂晓时分的照片,这张照片上,灯光映照着桥面亮瞪瞪的,远处朝霞五彩斑斓。

  黎明就快来了。

  重启

  6月23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通报,6月22日0至24时,广州市无新增境内感染病例报告。

  连续第4天本地零新增了。

  6月18日,封控降级后,茶滘肉菜市场恢复营业。

  芳村的“烟火气”慢慢回归。

  白鹤洞的观鹤小区降为低风险小区,在茶滘肉菜市场,街坊持健康码排队进入,门口还设了老年卡登记通道。市场外的肠粉店、服装店开了,碰面的邻居互相问好。

  依旧是凌晨1时,车辆稀少,执勤巡逻间隙,王勇独自步行上大桥,10分钟后,他走到了桥中央。望着江面。

  如果从高空俯瞰,鹤洞大桥以三角形的结构撑起路面的六个车道。如果走进看,会发现这是一座很“广式”的大桥。

  引桥两侧,杜鹃花沿路盛开。晴天望去,像是一艘洁白的船扬帆出行。南岸桥梁外沿生长了藤蔓,蔓延近百米。藤蔓长进了桥梁的缝隙里,甚至缝隙里也长出了绿叶。

  距离大桥通车,已过去23年。

  交警王勇也步入了中年,看过大桥几次“修修补补”,他有时忍不住想象它老了的样子。

  但在他心里,鹤洞大桥像一个老友,见证了自己从青年到娶妻生子,“守着它,就像守着家人一样。”

  刘汉波想起有时下班,从海珠坐车返回经过鹤洞大桥,日落正好在桥西侧,天气好的时候,这一段路像蒙太奇电影画面,桥两边波光粼粼,太阳快沉下去,天空漫出黄色甚至红色。

  这个画面治愈了他。高中母校距离广钢的新家只有1公里,从高中时代至今,他首次从心里开始认同自己是芳村人。“我想,经过这次疫情,鹤洞大桥会成为一种共同回忆。”

  6月24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荔湾区芳村片区(鹤园小区除外)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从即日起恢复对外人员和交通通行,白鹤洞街(鹤园小区除外)执行与片区其他区域相同防控措施。

  时隔21天,社会车辆再次驶上了鹤洞大桥,往昔生机勃勃的一面,重现在眼前。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守护,芳村,疫情,突然,打断,活到,重现,火气,21天,刘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家庭消费账单藏着向往的生活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68岁于天搭伙过日子的幸福生活被老伴儿子的一句话给打破了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