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几年的事。单位来了新领导,新领导带来新思路,为开阔思路眼界、提高能力素质,由机关各部门轮流组织“专家讲堂”,大家各显神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上课。
轮到我们部门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请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黄苇町研究员,他是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和反腐理论研究专家,专着《苏共亡党十年祭》轰动国内外。5年前,我曾在经十路上的“八一礼堂”听过他的课,最容易在课堂上打盹的我竟然端端正正地听了三个小时,印象深刻极了。前不久,我到北京出差,还专门到书店购买了他新出版的《苏共亡党二十年祭》进行研读。
经朋友牵线搭桥,我与黄研究员取得了联系。电话那端的黄研究员真诚愉悦地接受了我们的邀请,并对我给他新书的很好评价表示赞赏。定好题目、说明听众后,黄研究员告诉我,他的行程安排得太紧张,本月只有一天能抽出来,还是给咱们部队上的同志吧。也就在我们结束通话不到十分钟,天津市委又在同一时间向黄研究员发出邀请。后来,黄研究员对我说,答应了部队上的事,得遵守规矩信用。

讲堂开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去遥墙机场接的黄研究员,飞机很正点。见面的第一眼,看上去六十七岁的黄研究员只有四十出头,精神状态好得很,比年轻人都棒。谈吐之间,大家的风范,更让人钦佩不已。要求接待人员安排一切从简,到宾馆后连夜修改讲稿,直到凌晨才休息。这样一个京城的名家如此的不辞劳苦,又是那样的敬业,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第二天的讲堂上,黄研究员专门就坚定信念、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这个重大课题,以其浓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识积累,宽阔的眼界视野,运用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和诙谐的语言表达,上了高层次高水平、深刻精彩生动的一课,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敬意。坐在台下的我,由衷地鼓掌致谢,受教育受启发,受益匪浅。
讲完课,黄研究员就踏上了返北京的高铁,因为明天一早又要到北大给青年学子们上课。一位老人、一位名家带着一颗授业解惑的心再上旅程……
尽管与黄研究员“亲密接触”的时间很短暂,但他的人生态度、精神状态、年轻的心灵、充实的生活,深深地感染和触动了我。现在的中国,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刻都是鲜亮的,像名家那样生活奋斗吧,向前别停步,人生别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