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没有当初那场“明日之子”,如果没有那位叫薛之谦的评委老师。
或许,今日的毛不易,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男性护士。
但事实上,出道不过4年,这样的日子,毛不易“并不是特别有话要说”。

用他话讲:并不是很喜欢。
按圈内领域进行区分的话,他还是以音乐人属性为主,并不需要过多参与其他综艺还是访谈节目曝光自己。

但又让人矛盾的是,作为明日之子冠军选手出道的他,却又要在别人的剧本下,与同龄人一同挤进“流量赛道”。
他的粉丝爱他捧他,会为他打榜、控评、做数据,他的公司一样也期望他能坐上顶流位置。

而在最初那段日子,毛不易也会上综艺、上节目。

但他却说:他什么都在尝试,但却发现什么干不成,什么都干不好,不想也不行,甚至对自己维持生活的能力都存在怀疑。
身边人说,出道后的毛不易,显然极为焦虑,因为太多人因他的歌而认识了他、关注了他,他渐渐与他梦想的生活发生脱轨。

网友说:毛不易不像艺人,懒懒散散像个路人。
或许,他本就是如此,梦想做回凡人。

他也曾毫不掩饰表露过对周杰伦、窦靖童、李荣浩和李健这些前辈们的羡慕与憧憬。
他们无需频频现身为自己宣传,无需在意发歌节奏与数量,他们只需做好写歌这一件事,就连发歌,也是“何时做好了就发,什么时候发都行”。
他们与流量艺人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即使他们消失,粉丝依旧会满世界寻找他们。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毛不易“十分懒惰”吗?
或许确实如此,或许敬业的老铁们早已按捺不住。
但事实上,从最初计划一年发三张专辑,到后来的一年一张专辑,到最后连公司都下场安慰,不发也行的他,已经是得到最好的优待。

毛不易不可能像其他艺人那样,需在一年内盈利多少?需在一年内拍下多少剧?需在一年内参加多少综艺保证热度?

在他眼里,生活何时变成一场生硬的“找茬”玩剧?何时要变成他人喜欢的样子?
或许,一切都是从与他人一同追逐名利开始。
如今,生活不再紧绷,工作不再强求必须“写出什么东西”的他,已经是慢慢松懈下来。

他说自己的创作“非常自由”,不必过度考虑观众。
他通常会这样写歌:有表达欲,突然萌发出灵感,脑海中蹦出一段曲或一段词,在嘴边反复回唱,直到下一个音符或是下一个曲出现,或是戛然而止,等待下一个灵感......

又或者,他是这样:在窗台玩着吉他,看见夕阳倒映出的美,或许生活脚下那偶然出现的人或事,他都会记下,作为往后灵感另一源泉。

而随着岁月渐行渐远,毛不易的曲风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普通家庭出身的他,写出了人们平凡生活所需要的质感。
他也总会对号入座,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上,唱出年轻一代人们的心声与向往,那种专属80、90后的时代情绪。

就如他的经典《消愁》,歌中八杯酒唱出故乡、远方、明天、过往、自由、死亡这些刻在年轻人们心中的敏感词语,给人一种很强的共情情绪,给人一种哀悲余生的惆怅之情。

还有《城市傍晚》,在他歌中,有下班后络绎不绝的车流与人海,有隐隐约约黄昏时分的无尽感伤,有身肩生活重担、在缝隙中停顿、喘息的平凡人。

但,他的最新专辑曲目《幼鸟指南》,却比往常多了一份平和的美感。
是平淡的、平凡的。像是接受了自己,接受了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

在一次访谈中,毛不易回忆起当初自己的作品,承认自己总会捕捉那些敏感词汇的大字眼,总是“很严肃”,像“朗诵”那样字字珠玑。
如今回看,会尴尬,像是人到中年回看学生时期的日记,片面、过度溢美。

而这,如同他的人生观念总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就如当初突如其来的一夜爆红,每天生活都在摄像头拍摄下无情环绕,但他却追求散漫、休闲的愉悦生活。
这一点,总叫他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