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回家的时候,特地在县城逗留一晚,和发小叙旧。
见面时已是傍晚,于是他带我去自助餐厅先吃饭。我对自助餐厅一直都非常有好感,那里选择丰富且自由,让我可以有所施展。
首先,我选自己喜欢的。
其次,选自己平时不舍得吃的。
最后,选听过,但没有亲自尝过的。
这就和选书、读书一样,让自己可以跳出原有的世界,尽情享受喜欢、美好和未知。此时,食物应该就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享受。人生不易,而美食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幸福感,何况还是和朋友一起体验。
但非常煞风景的是,发小还是像当年在学校食堂吃饭一样,三下五除二就结束战斗。我自己也只能跟风收场。
晚上和发小一起来到他的住所,看到满屋乱放的物品以及随处可见的垃圾,我还是小小吃惊了一下。
以前我也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种现象,但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我,心思是活泛的。
为何我们对于居住、饮食,如此潦草?
饮食起居,难道不正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换言之,我们为何对待生活如此草率?甚至有种看不起“生活”的意思。
对此,我头脑中首先联想到的是男性的【恋物癖】。
也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女人,在头脑的想象中,置换成女人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物品。比如胸、腿、臀、头发、丝袜、高跟鞋等。【参见:《幻想的性 VS 真实的性 | 一遇“杨过”误终身——《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09》
以部分代替整体,在对局部的想象和意淫中,来缓解自己在真实生活中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焦虑。
这就是真实的性在幻想的性面前节节败退,男人们就像得到风月宝鉴的贾瑞一样,不再对现实中的凤姐感兴趣,只对风月宝鉴中的“凤姐”牵肠挂肚。
所谓风月宝鉴,就是一个由视频、音频、图像和文字所构建出来的符号世界。【参见:《现实世界 VS 符号世界 |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觉察》】
由此可见,我们看不起真实生活,也就不足为奇。
因为看不起,所以就懒的花心思在上面,无意去经营,去安排,去打理,去照顾。吃喝玩乐,一切皆可替代,一切皆可外包,而我们只需要有钱即可。人这一生也就变成积累钱的过程。
偶尔我们也会觉得不对劲,心不安,感到没意思。但是,就这点不安和没意思,也会很快被屏幕所劫持和填满,以至于连不安都没地方安放。
慢慢地,生活似乎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抽象和模煳。
迷失、彷徨以及莫名的焦虑。貌似有点赫胥黎笔下《美丽新世界》的意思,但细想又觉得是奥威尔的《1984》。
我朋友可是非常有抱负的。工作努力,对未来生活有规划,有想象,平时也是学习不辍。因为和他关系极好,所以我说话也就不会有任何顾及。当时我们讨论激烈的时候,我就开始质疑他:
当下的生活你都不要,你都过不好,你真觉得你能达成你心目中对生活的想象和期待吗?那个头脑中构想出来的生活,真的值得咱们以牺牲或漠视当下生活为代价来追求吗?
这样的追求和想象,真的有意义和价值吗?不觉得有些讽刺吗?
人,可真是古怪。有时候,你越琢磨,就越是觉得不可思议。
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都看不起自己的生活?相比较现实生活,我们更为期待一个理想的生活。为此,我们不惜内卷,我们拼命鸡娃,我们忙忙碌碌……现实生活——目前所拥有且触手可及的生活——总是可鄙的,总是应该被牺牲或者放弃的。
如果达不到自己心中期许的生活,我们宁愿不要生活本身。
为了那个臆想出来的未来,我们特别能豁得出去自己,豁得出去当下生活,更豁得出去我们的孩子、伴侣和爱人……
这貌似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最为狂妄的地方,也是理性最为僭越的地方。
然而,在汤汤水水黏黏煳煳的现实面前,理性很多时候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至少这一路走来,我走的都是弯路。尽管如此,我还始终想着有一条直路等着我去走。可是诚实点说,做梦。
弯路就不是路吗?
人生究竟是找一条直路呢?还是走路本身更重要呢?
我不知道答案,至少在我人生不同阶段,我会有不同的答案,也会因此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和行动。
不过,我依然愿意接受生活的种种提问。
Ps: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