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问我说大学里最宝贵的是什么,我觉得那一定就是时间,因为年轻人想法很多,但其实好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把他实践,同一时间内,你真的就只能做好少部分的几件事情,怎么样去珍惜时间呢?

01我觉得就是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做选择的时候不要鼠目寸光
只看到短期你眼前的效益,而忽略它的长期效益,特别是不要去赚一些快钱,我看到就是一些大学生可能会为了赚一些快钱,比如说去送外卖,发传单。
这些我觉得都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行为,除非你真的是说我如果再不去赚这个钱,我就没有办法吃饭了,到这种情况下那你可以去,我觉得如果不是必须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把时间花在一些更有意义的方式上面。

甚至我觉得你去做家教可能都会比你去做这些体力活来挣钱要好得多,赚快钱毕竟只是短期的一个效益,比如说寒暑假有时间的话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去上一些兴趣的课程,找一些能够学到东西,又能够为你的简历增添一些东西的实习。
或者帮老师做科研项目,参加社会学,认识一些新朋友,都比就是去干体力活或者宅在家好,这些对学习有用的事情,给你带来的长期效益肯定是比你短期的那个效益要大得多的。

02第二个想要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我觉得自我驱动力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的时候,这个老师家长都跟在你屁股后面,要监督你写作业,收作业,要考试,上大学生就是要更多靠自己,因为你已经远离了老师和家长,不会有人跟在你屁股后面说你什么时候要去上课,什么时候要去实习。
每个人的轨迹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安排,自己去发现机会,优秀的人会自我管理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上大一的时候,我身边就有几个可能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太强的同学,就是会在宿舍玩游戏。

后来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他没有来上课,再后来等到考试的时候他也没有来考试,再后来就是宿舍也见不到他,才知道是他因为一直沉迷于游戏,就忽略了这个学业,所以被妈妈接回家去了,就觉得还蛮可惜,蛮遗憾的。
在这么好一个环境里面,就是没有办法坚持走下去,要培养自我驱动力,我觉得大家可以给自己做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目标有长期的目标比如说我要保研,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让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要细化到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的一个时间管理。

给自己做一些日程表,督促自己去主动地完成自己安排的事情,并主动地给自己发现完成的需求。
03第三个我也想和刚入大一的时候的自己说,至少坚持一件事情
大学不是一个唯成绩论英雄的地方,我觉得除了认真学习之外,大学还有很多种可能性,如果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可以坚持一件学习之外的事情,至少坚持一件事,这件事情以后可能会成为你的标签,竞争力或者是你的副业都有可能的。

比如说你可以坚持健身,朋友圈就有很热爱健身的师兄,然后就是身体素质特别好的那一种,后来参加那个群铁人三项比赛还拿到了名次,在我心里标签多了,一个运动健将。
可以坚持写作,像我们学校比较有名的坚持写作应该就是郝景芳师姐了,她也是毕业多年以后还一直在坚持写作,然后就写出了北京折叠。

你也可以坚持文艺,比如说我们学校每年会有校歌赛,像之前参加那个好声音的宿涵师兄,他就是先获得校歌赛的冠军,然后慢慢的走出学校,我觉得非常羡慕,就是有一门才艺的人。
如果大学成绩好一点的,你也可以坚持去讲课,像我身边其实讲课的人真的蛮多的,都会去一些培训机构代课,基础版的就是到大公司给别人讲课,挣点零花钱。

我认识几个同学,真的就是把这个教育培训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一个是教基础科目的,另外一个是交易考的,然后他们俩的事都做得挺好,都开自己的培训班注册公司,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招生规模,就是很佩服他们。
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样坚持写文章,说不定也能够把自己的自媒体做得还不错,我前天就收到一个私信说她是学理工的,但是她非常喜欢传媒专业,喜欢自媒体,但就是学的不是这个不知道能不能去尝试,我就非常鼓励大家去尝试。

因为其实做自媒体的门槛不是那么的高,你只要有一部手机有,甚至你不需要相机,你拿手机就可以拍,就可以开始做了,就门槛比较低,建议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一下,万一做起来了,说不定你以后就可以用这个作为副业,甚至是你的主业。
总之我觉得在大学就是,你不需要说把很多事情都做得好,但是有一两件做得很好,可以拿得出手的事情,我觉得就已经很有意义了。

以上这些是如果回到六年前,我想对当时的自己提的一些建议或者说的话,如果当时我有这些很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的话,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少浪费一些时间。
不过如果是对当前还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的你,你大可以把我刚才说的都抛诸脑后,因为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儿,大学需要不同的你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如果谁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话,可能大学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了。

可以先自己体验尝试一把,即使你做的事情不太对,失败了,但他一定会给你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你可以从中更快的成长,毕竟年轻就是资本吗?我自己觉得如何更快的能够适应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