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让文字记录生活
文/李秀峰

这个七月,儿子正式结束了学生生涯,就要步入职场了。
如果要用一件物品,来总结数年的大学时光,一本高校纪念册、一张毕业证,抑或一张学位证,大概会是最好的证明。当印制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及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两所高校校训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一摞摞荣誉证书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儿子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发奋求知、收获颇多的,这一段为梦想和激情奋斗的青春,将是他生命中永久怀念的时光。
这个假期,心情还是有少许复杂的,越来越感到,我们和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不经意间,孩子就已经长大了,自己买票、去一个又一个城市;自己考虑工作,只在通过后告诉你,签约了哪里哪里;自己的世界已不再和父母分享。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就是不断对着那个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充斥青春活气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他的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观望那越来越小的背影,琢磨,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

这个七月,对于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我感到一丝丝内疚。原因是本该在“七一”光荣佩戴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他老人家遗憾错过了。七一前一个多月,父亲现在党关系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他说,他的党龄只有36年时,他说他是1965年入的党,这个时间是错的,但都没有引起重视。记得当时,有一天我正在忙碌中,母亲打来电话,顺口和我说了一下,父亲立刻制止了母亲,因为他知道,那段时间的我正忙着各种工作。曾几何时,父母不再逼着你做任何事了,就连对你的好,也很是收敛,生怕影响到你,生怕给你添麻烦,生怕惹得你不开心。其实这个因为输入的错误,只要当时在单位找到档案,去组织部门改正便可,没有及时纠正,主要原因是,父母与我,在这件事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纪念章颁发的时候,看到别的老人接受的这份荣誉,我们才积极补救,但纪念章什么时候才能领到手,还是个未知数。对于一位老党员,在建党100周年,在那样一个特殊时间节点上,来自那份荣誉的激动、欣喜、骄傲,却未能及时体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成了我的一个心病,于是边安慰老爸安心等待,边许下“等忙过这阵,我带你出去看风景”,父亲又乐了,露出了他一贯慈祥乐观的笑脸。大概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就是父母亲了。

七月的郑州,正在经历一场数十年来最强降雨,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从新闻、视频动态中,关注着灾情进展。在狂风暴雨面前,人民子弟兵、消防官兵、各路救急英雄挺身而出,在险情面前,在紧要关头,人与人的团结超乎想象,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坠入深坑,水即将淹没头顶,路过的陌生大哥不顾危险,伸手将母子三人拽出;包子铺做好了包子放在门口,“干净的,饿了吃”;被困群众在消防人员出现后,每个人都在喊让晕倒的人先走,所有男生都在说让女生先走,即便是情侣也放开了彼此的手,让女生先走。总是在危急时刻,有一些挺身而出的凡人,让我们热泪盈眶。感慨我们何其有幸,生在中国,我们总在祈祷,愿山河无恙,人间无灾。但事实上,灾祸从未远离这个世界,真正让我们心安的,不是谁的祈祷,而是同胞们的爱,是中国力量。
七月,如人到中年的我们,经过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正在迎接属于我们的收获,不论这个收获是饱满的,还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是我们耕耘的结果,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在大自然面前,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不是我们能主宰的无奈,这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课题,坦然接受,欢喜迎接。
这个七月,和一年中的其他十一个月份一样,有欢喜、有失落;有向往、也有惆怅。生活,就这样在烦恼与欢喜、矛盾与和解的齿轮咬合中,滚滚向前。
人生难得皆顺遂,生活总有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