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科技 > 正文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9-17 14:41  来源:新浪科技
 
 

  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中国空间站建设等进行了“解密”。

  周建平说:“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肩负着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重要技术的使命。”

  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主要包括:今年6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这个任务目的已实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将于今年10月进行;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计划明年上半年实施。

  “整个任务,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周建平说。

  天宫二号的“前身”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备份产品,也是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为适应新的使命任务,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改装。比如,为满足推进剂补加验证试验需要,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做了重大改善,具备支持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所以说,天宫二号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叫空间实验室,而天宫一号则是目标飞行器。”周建平说。

  具备空间站基本技术能力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

  与空间站相比,8吨多重的天宫二号小了很多,也轻了不少,质量还不到空间站一个舱段的二分之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长期在轨无人独立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在轨平台,天宫二号具备了空间站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周建平说。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访问天宫二号时,可为天宫二号补加推进剂,使其在轨工作时间更长。“这是空间站建造非常重要的技术。”周建平解释,未来空间站需要持续在轨飞行十几年,无法一次把燃料、消耗品等都带上去,需要在轨补加,“就像空中加油一样”。

  再过一段时间,两名男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天宫二号中工作和生活30天。“30天驻留的实现,将为我国今后空间站长期飞行积累经验。”周建平说。

  明年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我国将会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我们将建造一个具有时代技术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中国空间站。”周建平说,“201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中国将建成一个比国际空间站运行经济性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空间站。“信息技术、再生环保、新能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将综合体现在中国空间站上。”周建平说。

  中国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规模要小一些,三舱组合体60多吨,最多对接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我们的空间站是可扩展的,将根据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需要,在现在的构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周建平说。

  他透露,空间站建成后,额定设计容纳3名航天员。由于空间站需要连续驻人,之后将会采取乘组轮换制,因此在轮换期间空间站里最多能达到6名航天员。

  两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宫”

  自2003年杨利伟首飞太空以来,13年间我国先后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载人航天飞行将成为常态。”周建平说,“一般来说,一年至少需要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这意味着航天员的飞行任务会越来越频繁。”

  “我们会选拔和培养更多的航天员,将来也需要更多的航天员参加飞行,进入空间站。”周建平说。

  即将于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搭乘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不会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

  对此,周建平解释说,我国目前有10多名航天员,每名航天员都希望有飞行机会,但航天飞行安排有一个合理的周期。“如果有更多的航天员能够参加任务并积累飞行经验,对我们提高航天员队伍的全面能力和素质有很大好处”。

  我国现有刘洋、王亚平两名女航天员。“尽管这次不执行飞行任务,但她们始终在精心训练。”周建平说,“不久的将来,我国还会有女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

  中国具备载人登月基本能力

  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火星是人类应该追求探索的重要目标。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已进入研制阶段。对此,周建平坦言,火星探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现阶段而言,载人登月才是离人类更近的目标。”周建平认为,在月球上开展探索工作,要重视探索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并最终瞄准实现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登陆火星之前必须要走的途径”。

  “从技术上讲,中国航天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基本能力。”周建平说,载人登月在技术上比现阶段进行的载人飞行更复杂,规模也更大,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技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可载人着陆月面并返回的飞行器和新的地月往返飞船……

  新华社酒泉9月15日电

  总设计师朱枞鹏揭秘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的生活

  住在“天宫”可看电视发短信

  新华社酒泉9月15日电 中秋之夜,天宫二号奔赴太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研制的,它有什么改进吗?

  朱枞鹏:天宫二号在外形上和天宫一号差不多,还是分为一个资源舱和一个实验舱,但是内部的改动非常多,特别是针对航天员要驻留30天这一实际,做了很多人性化改造。

  我们把地板和天花板用颜色进行了区别,墙壁也采用了非常柔和的米白色。为防止碰撞,天宫一号的地板和墙壁非常柔软,但航天员从太空回来后,提出还是硬质墙壁和地板好,所以在天宫二号采用了硬材质。

  在内部设施方面,天宫二号配备了多功能工作台,不用时可折叠,打开后可在上面进行电脑操作、阅读、进餐等。对通风口也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噪音。在睡眠区,灯光可调节,广播也可关闭,航天员可携带一些个人物品,如家人照片等。床头有一个蓝牙音响,可接收地面传输的紧急呼叫,而航天员的头戴式耳机也改成了无线的。

  记者: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后,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朱枞鹏:考虑到航天员要中期驻留,我们为航天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航天员不仅可以工作,还可以娱乐、阅读。同时,还可在太空收看电视节目,与家人短信交流。

  在体能锻炼方面,为航天员配备了健身单车、跑步机。当然,跑步机是特制的,需要用两根橡皮带从机器上绑住肩膀才能进行跑步。在饮食方面,最大程度地考虑到了每名航天员的个人偏好,特制了一批太空食品。个人卫生方面,准备了特制的湿巾和刮胡刀,对集便袋进行了改进,使其气压低于舱内,防止气味扩散。

  记者: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

  朱枞鹏: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战略现正处于第二步第二阶段。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才能相继进入太空。可以说,天宫二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意义十分重大。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了空间实验室阶段;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空间站时代。

  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火箭尾焰与中秋圆月相映成趣。新华社发

  亮点

  数据

  ◎天宫二号内部配备了多功能工作台,不用时可折叠,打开后可在上面进行电脑操作、阅读、进餐等。此外,航天员还可在“天宫”里收看电视节目,与家人短信交流

  ◎床头有蓝牙音响,可接收地面传输的紧急呼叫。航天员的头戴式耳机也改成了无线的。此外,航天员可携带个人物品,如家人照片等

  ◎在体能锻炼方面,配备了健身单车、跑步机。当然,跑步机是特制的,航天员需用两根橡皮带从机器上绑住肩膀才能跑步

  ◎天宫二号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

  ◎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舱内宇航员活动的范围约为16—18立方米,空间比较宽敞

  天宫二号都要做啥实验

  记者获悉,“天宫二号”将开展14项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是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探测、空间环境监测、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其中2项由航天员直接参与操作,1项为国际合作。

  如首次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有望实现3000万年误差一秒的超高精度,对卫星定位导航等生产生活及引力波探测等空间科学研究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空—地量子密钥分配与激光通信试验”项目,密钥分发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量子通信的关键步骤,这项试验将验证量子密钥分发的核心环节,在天地间传输密钥。

  天宫二号热毛细对流空间实验项目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康琦解释,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就要科学控制单晶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浮力对流和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环境将使科学家深入剖析热毛细对流的真实过程。

  这次飞行中,天宫二号还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这是一颗微纳卫星,搭载多个试验载荷,并具备较强的变轨能力,具备开展空间任务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伴随卫星将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飞越观测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二号上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安装的复杂程度,都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此外,天宫二号的系统设计是模块化的,也就是说,它在出现问题时可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这在国内空间领域属于首创。

 

  ■延伸

  长征二号F火箭“站”起来类似搭积木

  箭体对接不容许有1毫米的误差

  箭穿苍穹,扶摇直上。担任天宫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前需要完成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垂直总装,也就是让火箭“站”起来。一枚火箭约有10多层楼那么高,它是如何站起来的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火箭设计师郭金刚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火箭“站立”的过程和“搭积木”有些类似。

  “先用吊具将一级箭体起竖,再在它周围捆绑4个助推器,然后再吊二级箭体到一级箭体之上,与其对接。”郭金刚说,这些不同的箭体,他们称之为“模块”,约10个“模块”各自起竖并组装在一起,火箭的身躯也就“站”了起来。

  当最后一个“模块”——星(船)罩组合体与火箭末级对接,一枚完整的火箭也就矗立在了我们面前。

  据介绍,像“搭积木”一样起竖的火箭,其“站立”的过程却远非“搭积木”般简单。“每一级箭体的平移、旋转、起竖,都要小心翼翼,箭体之间的对接更是‘精益求精’,甚至不容许有1毫米的误差。”郭金刚说。

  据介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长征火箭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站立”起来。每到这个时候,火箭发射也就进入了倒计时,待完成总检查、垂直转场后,便可发射。

 

  搭乘天宫二号粤企药种游太空

  “看到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我们兴奋不已,希望能够带回惊喜。”15日22时许,阳江市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创尚在电话中欣喜地告诉记者,该企业的“南药”种子搭载着天宫二号,开启了探索发现之旅。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获悉,在天宫二号搭载的多项太空实验计划中,不乏广东企业积极参与太空探索的影子。如黄创尚所在的民营企业将岭南特产中药材“牛大力”种子送上天宫二号,积极探索珍稀“南药”的育种实验。

  牛大力是著名的南药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往我们做太空育种,使用的多是水稻等农产品,将牛大力这样的中药材种子做诱变实验,还是比较新的探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金煌教授说。

  苏金煌介绍,这次牛大力种子乘上天宫二号,肩负着多项探索任务。“首先,牛大力的生长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我们希望能够缩短生长时间;其次,提高牛大力本身含有的药用成分;最后,希望能提高牛大力的生长效率。”

 
 
 
责任编辑:
袁卫华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