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京西稻首届插秧节暨摄影大赛27日在北京启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师生现场体验水稻插秧。 刘旭 摄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京西稻首届插秧节暨摄影大赛27日在北京启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师生现场体验水稻插秧。 刘旭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刘旭)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京西稻首届插秧节暨摄影大赛27日在北京巴沟山水园启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岳升阳、海淀区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郑禾、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等人出席开幕活动。 岳升阳教授在发言中介绍说,北京地区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到东汉已有明确记载。特别是明代,海淀玉泉山一带水稻种植得到大规模发展,海淀地区“宛然江南风气”。此后清乾隆帝下江南,携回紫金箍品种在京西种植,称之御田,米供宫廷用,称之贡米。
2015年10月,京西稻农耕文化系统因具备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元素和鲜明独特性,入选国家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告诉记者,此次插秧节的主题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创新区域生态文明,以后还会举办品粥节、收割节等活动,以此推广传统农耕文化。他介绍说,本届插秧节将从5月27日持续至6月10日,期间一直开放插秧体验活动,届时家长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到巴沟山水园现场体验水稻插秧,了解传统农耕文化和北京水稻种植历史。
在27日的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170余名师生现场体验了水稻插秧。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表示,“都市里的农田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实践资源,这种大自然里的课程能提供书上没有的知识,是集农业、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实践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