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涅槃,遗体火化后的舍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佛陀涅槃百年后,印度阿育王信仰佛教,推广佛法,将佛陀舍利供养在世界各地,佛顶骨舍利就供奉在金陵长干寺。
2008年,南京古长干寺遗址地宫发现当世仅存、世间唯一的佛顶骨舍利。
2010年,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
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正式迎请至牛首山佛顶宫长期供奉。
2016年6月22日-7月22日,金陵礼佛文化月,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对外公开瞻礼。
瞻礼舍利,佛在心中。
2500年后,终于得以瞻礼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也由此,结缘牛首圣境。



佛缘牛首
牛首山,佛教名山,也是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南朝四百八十寺”,以牛首山最为集中,从南朝起就与佛教产生深厚渊源,唐代达到顶峰,终年梵音缭绕,香火旺盛。
然而,身处曲折坎坷的南京,牛首山也逃不了一难。1937年底,南京沦陷,日军将牛首山砍伐一空,将一山的古建筑付之一炬;1957年,开采铁矿,削平牛首西峰。
近年,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牛首山得以修复建设,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
而我们,也得以在金陵礼佛文化月之时,以佛为名,缘聚牛首。



佛顶寺——兴佛寺,弘妙法
沿着寻禅小径,步入佛顶寺,牛首山的第一个圣境。虽是旧址新建,却在创新中传承了千年的根基。仿唐建筑、中轴格局,恢弘大气、庄严肃穆,殿堂之间、草木之中,处处蕴含着禅意。
一步一阶的攀爬,穿过过道,走进殿堂。伴着小雨,心也不由得变得安静,虽没有慧根,可在这里,依旧能够悄悄的放下凡尘的种种羁绊,融入寺中,感受这份难得的安宁。



山寺中,时间变得很慢,慢慢行走,细细感受,或停留在某个角落,进入禅思,又想用镜头,留住这份安宁。
山寺中诵读佛经的僧人,虔诚恭敬、浑然忘我。从柱子后面将镜头对准,悄悄的按下快门,害怕打扰到他们的禅修,却也想要留下这感动一瞬。
静谧禅意,这样的山寺极容易走进内心。



佛顶塔——藏法宝,现双塔
虽烟雨蒙蒙,可在山下就能望见迷雾中的佛顶塔,远远望去,便能感受到古韵唐风。登上山顶,走近佛顶塔,现代的佛顶塔跟边上明代的弘觉寺塔,跨越百年,双塔重现。
眼前一片迷雾,坚持着登上九层塔顶,俯瞰牛首山,虽然没有遇见最好的天气,可眼前的风景,依旧很美。吹着山风,望着眼前的风景,早已忘记攀爬时的汗水。



弘觉寺塔,据说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虽然现在正在整理周边环境,暂时未对外开放,可站在佛顶塔,却得以窥见全貌。



佛顶宫——补天阙,藏地宫
这是一处神来之笔,在遗留的历史烙印,残缺的矿坑之上,“补天阙、藏地宫”,建成牛首圣境最为核心的佛顶宫。
站在佛顶宫外,被独特的造型吸引,在美女导游的解说下才知道,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为外供养与内供养。



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
走进内部,地上部分是禅境大观,讲述着佛祖一生的故事,安静禅意。



穿着鞋套,走进地宫,在舍利大殿中无声赞叹,千佛殿,万佛廊,置身其间,在罕见的震撼中,感受到人的渺小,只是轻轻的走过,静静的停留,生怕带来一丝烦扰。
从大殿再往地下,走进此行的终极目的地,舍利藏宫,在庄重神秘的氛围中,怀着虔诚的心,瞻礼佛顶骨舍利,第一次感受到,佛原来我们这么近,不在远方,而在心中。



如莲佛颂——敦煌飞天,献花礼佛
佛顶宫的最后,回到禅意大观,站在如莲剧场前,静静的等待一场敦煌飞天舞,《如莲佛颂》。
飞天舞开始前,信众手捧莲花,顺时针绕着卧佛三圈,口诵佛经,祈求佛祖保佑,等待演出的游客,也纷纷加入信众的队伍。



演出开始,卧佛慢慢降下,莲花瓣载着飞天舞者,伴着音乐、水雾、灯光,慢慢升起,一升一降,象征着佛祖的成道和入灭。
敦煌飞天,舞者凌空翱翔,从遥远的佛国世界飞舞而来,摇曳多姿、唯美浪漫。沉浸在虚虚实实之间,思绪也随之飘扬,突然就明白了,敦煌飞天能够在佛教艺术中如此突出的缘由。



舞毕,舞者降下、卧佛升起,信众走近,献花礼佛。在献花礼佛、飞天舞蹈中,禅境大观更添禅意,半个小时,仿佛过了一世。



走进牛首山之时,还在为牛首山曾经的毁灭性破坏耿耿于怀;进山之后,依旧感怀历史,却被修复新建的牛首圣境深深的震撼,佛顶寺的清净庄严、佛顶塔的恢弘大气、佛顶宫的金碧辉煌、僧人诵读佛经的虔诚……一切似乎本该如此。
“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五叶”,保护牛首山文化遗存,修复生态景观,利用原有矿坑修建地宫,建成牛首山现有的模样,一趟牛首山之旅,让我在惊叹中,改变了对新建修复景观的固有印象,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新模式,有了信心。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携程旅行家,乐途灵感旅行家,途牛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