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化石
奇石宴
石葡萄
石饺
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内品酒室
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内百年橡木桶
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内古老的酒坛
探秘非遗 游学清徐 背倚青山,环抱绿水,半城山色半城湖,这就是文化名城清徐。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 本报为广大读者特别策划推出了“探秘非遗游学清徐”活动,由三晋都市报社、清徐县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共同主办。 该游学活动将于10月15日启程,线路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三晋奇石博物馆、青青采摘园、观景农家乐、马峪葡萄酒文化博物馆。我们现在就先来了解一下吧。 石文化始于先秦,成于魏晋,熟于唐宋,善于明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奇石之奇,奇在稀有;奇石之妙,妙在天成,以小见大。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更赞美奇石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而爱石、赏石、藏石、赞石更为文人墨客之喜好,白居易、柳宗元、苏轼、米芾等文化大家以石为题的千古文章比比皆是,以石为友的历史故事广为流传。 三晋奇石博物馆以复古民居院落为依托、山水园林景观为映衬,藏有观赏石、矿物晶体、化石标本、山西石雕等6000余件展品,如猛犸象化石、恐龙蛋、新石器、世间罕见的满汉全“石”宴(其中包括石饺子、石瓜子、石地瓜和肉形石等)以及书法奇石篇、石西瓜、石葡萄、石酒篓等等,绝对让你惊呼不断,并感觉不虚此行。你还可以猜猜看,其中哪个是镇馆之宝? 品味过三晋奇石及人文魅力之后,不妨再来领略一下田园风光。青青采摘园位于清徐县柳杜乡南青堆村,是传统特色农区,会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感觉。您不妨在宁静与自然中彻底放松自己,采摘地瓜、豆角和玉米等等,体验那份盆满钵盈的收获喜悦。 临近中午,我们可以到马峪乡仁义村西山的半山腰处,在古朴典雅的八角亭下休憩、观景并俯瞰清徐县城,再享用独具风味的清徐农家饭。其味道和口感绝不亚于大饭店的水准,不信你就来尝尝看(附贴心菜单:西芹花生米、拌三丝、农家蛋卷、皮冻;干炸蘑菇、炖豆腐、炒灌肠、大烩菜、木耳过油肉、豆花肉片;紫菜蛋花汤;主食为地道的包皮面)。对了,包间里还设有土炕,有午休习惯的朋友可以小睡片刻。 之后便是马峪葡萄酒文化博物馆。您不仅可以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徐葡萄酒酿制技艺)传承人王计平的带领下参观学习,还能免费品鉴不同口感的葡萄酒,包括采用古法酿制且品质不亚于世界名酒的炼白葡萄酒。你知道吗?开国大典上喝的就是咱清徐葡萄酒! 葡萄酒文化博物馆展区分葡萄酒传承、葡萄种植、乡风民俗、葡萄酒文化与健康、葡萄酒品尝五大区域,呈现出从汉唐至今的葡乡往事,供后人传承赏阅。馆内展品十分丰富,有大量用于种植、加工葡萄和酿酒的老物件,各个时代的老酒器,不同品种的葡萄标本,历史名人咏清徐葡萄酒的诗词名句,以及珍贵的专供开国大典用酒之票据、百年橡木桶等等。 清徐马峪,是中国著名的古老葡萄产地。汉朝时,清徐一王姓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龙眼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外,鲜食葡萄、葡萄酒、汁、干等远销四方。诗人刘禹锡作《葡萄歌》诗盛赞清徐葡萄和葡萄酒,诗云:“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清徐葡萄酿制技艺从亘古一直沿用至今。宋代大文学家司马光在他的《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中写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的诗句。当时人们对清徐葡萄酒的喜欢程度可见一斑。 元朝,清徐葡萄园已是全国最大的葡萄庄园之一,已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据记载:“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既流,伪者得水既冰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供职17年,他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太原府国》载,“其地种植不少最美之葡萄园,酿葡萄酒甚饶,契丹全境只有此地出产葡萄酒。” 从小就在村里栽植葡萄的王计平介绍说,世界名酒中,加拿大冰酒为冷冻浓缩,西班牙雪利酒是日晒浓缩,而传统的清徐炼白葡萄酒以砂锅熬炼浓缩,工艺十分独特,“今年7月初,一位前来考察的意大利专家品尝过后直竖大拇指,认为其独具个性,口感非常棒。还有烟台的客人品过之后也称赞说此酒若论品质,很有档次,完全能够代表山西乃至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