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春天,“强军文化论”诞生了,为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战略思想的过程中诞生了。过去一年中,这里留下的记忆是文化的记忆,也是思想跋涉的记忆和实践探索的记忆。可以说,深入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强军文化论”与生俱来的底色。一年来,这一底色坚定鲜明而更加厚实。
强军兴军的文化记忆①
——“强军文化论”栏目一年来回眸
用文化的眼睛去回溯时光,总感觉路边的风景被镶上了一道金边,在原本或隐或现的脉络中闪闪发光。那曲折蜿蜒的一路深深浅浅,所沉淀下来的美好记忆既是立体的,也是光彩照人的。
“强军文化论”在过去一年中留下的记忆是文化的记忆,也是思想跋涉的记忆和实践探索的记忆。那一篇篇印刻着“强军文化论”鲜明标志的文字,此时仿佛叠加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让人眼前闪现出文化旅途上的灯火阑珊,而不远处又传来急促有力的战鼓声声。记忆的阀门,就这样打开了。
(一)
曾记否,那个难忘的春天,“强军文化论”栏目正是在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战略思想的过程中诞生的。可以说,深入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强军文化论”与生俱来的底色。一年来,这一底色坚定鲜明而更加厚实。
2016年伊始,习主席在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强调,“努力建设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军委机关”。悉心体悟这“四铁”,我们强烈感受到其中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军队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强军文化论”栏目在第一时间连续刊发4篇文章“变革路上论‘四铁’”。而今读来,这4篇文章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四铁”深深凝铸在优秀中华儿女的群体雕像中,生动反映着我们这支军队的文化品格和精神筋骨,这样的精神品格对于当前的军队建设是何等珍贵。
今年3月,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鲜明提出“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军事领域是最需创新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领域,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强军的背景下,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有更多的现实针对性。围绕这一主题,“强军文化论”先后刊登了《点亮军事创新文化的光芒》《创新文化,改革强军新引擎》《攀越群山之巅——解读国防科技大学创新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文章。这些文章从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军改革强军的大背景出发,说明在当前弘扬创新文化的丰富土壤和广阔空间,呼吁广大官兵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军事创新,以创新文化的深刻影响力催生高质量的创新成果,以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回应军事变革的重大关切、抢占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2016年11月30日,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党的文艺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加强文艺工作、推进文艺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军事文化栏目,让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在军事文艺领域落地生根,催生军事文艺新的时代“高峰”,是“强军文化论”栏目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所系。此后推出的5篇“学习贯彻习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系列文章,分别从坚守艺术理想、塑造时代英雄等方面谈对习主席重要讲话的理解。这5篇文章的作者既是在现场聆听习主席重要讲话的参会代表,也是长期工作在我军文艺战线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对习主席重要讲话的理解,饱含着对军队文化事业的满腔热情,凝结着多年的创作体会,其间的诸多感受更是从一个侧面凸显出习主席重要讲话的真理性,对于军事文艺工作者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很强的引导意义。
2016年,还有一个必将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词: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多么令人振奋!习主席重要讲话发表后,“文化自信”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军文化论”围绕这一重要主题刊发的《文化自信与信仰之美》《自信激荡时代风云》等文章,浓墨重彩地表达文化自信对于改革强军征程的至关重要,深度阐述“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文化自信到底意味着什么”等问题。透过这些荡气回肠的文字,读者感受到的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自豪和对民族文化品格的深深敬意,更有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二)
“强军文化论”栏目宣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很多时候与宣传改革强军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年前,当“强军文化论”栏目拉开新年序幕的时候,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随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响彻全军,改革强军的时代强音贯穿了过去一年全军建设发展的各个声部,“强军文化论”栏目在2016年也正是迎着这样的春风进入大家视野,并以此构成了全年度栏目文章的鲜明基调。
这种基调首先反映在“强军文化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文化思考”系列文章上。紧扣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文化论题,这系列文章让人们看到不少既有历史纵深感又颇为客观冷静的思考。
改革中的文化重塑问题,是这一系列文章中首先抛出的话题。因为,从文化的视角看,一次成功的军事变革过程,也是一次军事文化实现更新与重塑的过程。《坚守与重塑的辩证法》一文谈到的“重塑不是‘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实现浴火重生”“改革中如果把我军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品格丢掉了,就会犯历史性错误”等观点,发人深省。《重塑战斗文化形态的时代之思》一文谈到的“战斗文化形态的嬗变,是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我军新一轮改革……从本质上讲,这是以联合制胜为价值目标重塑战斗文化形态的过程”,让人们对改革中的文化重塑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当然,改革强军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路上,必然会涌现与新的体制结构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职业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强军梦里的职业荣光》一文谈到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催生新的军事职业文化”“军事职业文化的内蕴是实现改革强军战略的重要支撑”等观点,在推进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过程中,对于广大官兵理解具有我军特色的职业文化精神、真正把个人的梦融入强军梦,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
“强军文化论”栏目是一个以“论”为主的栏目,但是这种“论”并非是空中楼阁,“论”的背景是强军文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为了让栏目文章的文化触角更加敏锐,过去一年,栏目采取叙论结合的方式,推出“强军文化论·军营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系列文章,深度解读军事文化现象,与读者一起感受强军文化的多彩侧面与精神气象,以期使强军文化的精神力量更加深远地延伸于强军实践。
这一系列文章的开篇即把目光聚焦于空军的“金头盔”比武。“金头盔”比武本是一个典型的军事训练项目,但是近年来,围绕“金头盔”比武,一种以“金头盔”为标志的实战化训练文化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强军文化现象,由此催生的军事训练新气象,让人们强烈感受到,强军文化对强军实践的深刻影响力。正如作者谈到,“金头盔”这个强军文化品牌,是打出来的。与“金头盔”文化类似,这一系列文章随后又将目光投向“铁军”红色基因的传承、火箭军的战地文化、辽宁舰的“航母文化”、军事科学院的兵书文化、国防大学的战略文化、国防科技大学的创新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既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军”。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是一段时间以来强军文化建设的缩影,解读它们就是在理解强军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是在总结强军文化建设的规律。由此引申出来的“如何用新技术新手段传承强军文化”“如何打造适应时代特点的强军文化”等话题,都给人以颇多启示。
与此同时,由于栏目形式的变化,这一系列文章在文风上也较之前有较大的变化。报告文学、散文等风格元素的进入,使得文字亲和力大大增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读者反映,在《金头盔:延伸的勋章》文中,“原来我可以这样把对手打败,原来空战应该是这样的。之前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现在得抓紧补回来。”在《穿越时空的精神面孔》文中,战士辛雷冰在团队夺回荣誉后说:“团队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面对荣誉室里的那一面面泛黄的锦旗。战士们退伍的时候,也觉得脸上有光。”这样的语言,让读者在细微之处触摸到文化的精神,一次次激荡起心中的理想与激情。而这,正是栏目的初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