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 更要走进去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4-01 14:33  来源:经济日报
 
 

以柔克刚的太极功夫、浓墨重彩的京剧脸谱、口齿留香的各色美食……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通过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了中国,见证着中国文化加速“走出去”的步伐,这是件可喜的事情。美中不足的是,不少人认为这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部。他们看到了中国,却并未读懂中国。

u=1436490319,396820819&fm=23&gp=0

问题出在哪儿?恐怕与我们走得太快、入得却不够深有关。因为明白了如果自己不主动表达,就很有可能在被别人表达的过程中“污名化”的道理,近年来,我们努力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技术忽视技巧、强调有形忽视无形、强调介绍历史而忽视当代阐述的做法,招致对外文化交流演变成自娱自乐、过浓的官方色彩反遭质疑等一系列尴尬,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仍然处于“价值缺位”状态。

问题如何解决?不妨试试“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这味药。至于“煎煮”的方法,在逆向思维中想明白了“外国文化是怎样走进来”之后,一定得到以下几点要义。

依托经贸舞台。开通高铁之前,要先建设高铁线路;同理,推动中国文化“走进去”之前,也要先搭建传播渠道。对任何国家来说,文化传播都不是孤立行为,可以附着于商业往来。严谨务实的德国印象和探险创新的美国价值通过德国汽车产业和美国电影产业被我国消费者接受,就是最好例证。具体到我国,当下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个可以借力的“舞台”。“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货物出口,同样肩负着文化交流职责。对此,需要创造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再利用商业形式传递精神,使中国文化“深入”一分。

发挥民间力量。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为同化他人,而是与他人分享,在相互借鉴中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这是我们的真实目的,却因为没有把握好政府主导“火候”,让本就对中国崛起心存戒备的一些国家误解。之所以说“火候”出了问题,是因为政府本来就应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主导”需要有技巧,要自己逐渐隐退幕后、让“民间”走上台前。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好顶层设计,重点从体制机制上解除制约文化发展藩篱,充分挖掘民间潜力,大力支持实力雄厚的国有文化企业“走出去”。

采取恰当方式。所谓方式,应该有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两层含义。就表达方式来说,应该用现代化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创新文化产品之事;在坚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突出产品文化属性。外部世界是多元复杂的,“走出去”要有区域、国别、宗教、语言的具体观念,要有针对性,不能“一锅烩”。就传播方式来说,文化贸易与投资作用值得期待。去年底,万达集团以约10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著名电视节目制作公司DCP集团100%股权、欧洲特效巨头Framestore公司以1.87亿美元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的消息,令世界瞩目。在这几起跨国并购背后,是我国搭建国际文化贸易平台、推动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努力。只是,如何把平台做大做强,还需要智慧。

当然,在“走出去”“走进去”的同时,也别忘了“传下去”与“引进来”这件事。毕竟,一种文化内部吸引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外部感召力,“走出去”之前定要想明白如何更好地“传下去”;毕竟,“引进来”与“走进去”是并行不悖的,通过“引进来”了解对方所思所想、找到他们认同的方式,之后才能真正地“走进去”。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要走,进去,以柔克刚,太极,功夫,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老票友玩“众筹” 戏曲文化来弘扬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安徽浮山景区办旅游文化月 清明研学游升温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