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5月15日10时讯(通讯员 蔡琴)“奶奶,这些石像可真逼真啊!表情生动到位,看着这些石像,心里还有一点怕怕的感觉呢!”近日,来自上海的游客赵擎宇与他的奶奶在丰都县名山景区游玩参观时,大赞景区内的石像雕刻地生动形象,而且意义非凡。“在名山景区内游玩参观,不仅可以看到有趣的石像雕塑,还能听到许多关于善文化的故事,更够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有一些启发。”赵擎宇表示,待他回到学校之后,他定要将此次在景区内听到的善文化故事、拍摄的景区照片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戏牛舞表演现场。通讯员 蔡琴 摄
其实,像赵擎宇这样的游客在丰都县是常见的。近年来,该县紧抓生态,着眼文化,创新驱动,深挖本土厚重人文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现文旅互动、文旅相融。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丰都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成就,日益改变丰都的旅游标签形象,基本建成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脚步愈发铿锵。
“让文化与旅游结合是发展旅游的必经之道。”县文化委办公室主任蔡小华说,民俗文化定能撬动丰都“大旅游”。

民俗婚礼。通讯员 蔡琴 摄
办好文旅融合节会活动 凸显厚重人文
“把文化载体打造成旅游景点,把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成旅游观赏项目。丰都发展旅游,首先打的便是文化牌。”县旅游局局长易文颀说。
自丰都庙会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丰都县深入挖掘鬼城文化、“善”文化等民俗文化,因此,自2015年来,每次举办庙会活动时,都会将民俗文化融入每一个活动当中。特别是今年的庙会活动,神秘而富有文化气息的小官山古民居举办了大型的非遗展演活动,引得各方游客驻足流连。
“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新人拜堂情节没想到今天在周家大院看到了,真的是太有韵味儿了,还有卢聚合大院的龙孔戏牛舞、楼子山迎春狮舞等节目,都具有丰都特色。”今年庙会期间,前往小官山古民居观看非遗展演的游客都表示,古民居内的一系列展演活动都具有厚重的人文色彩,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的丰都民俗文化。据了解,此次小官山古民居内的非遗展演活动共吸引游客约11.05万人。
“今年的街头巡游我去看了,‘阴天子娶亲’‘孟婆忘忧’……这些庙会的传统内容真的是百看不厌。”提及今年的庙会街头巡游,市民刘嘉卓说,街头巡游富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大家在观看巡游时,不仅可以“看热闹”,还可以领略到丰都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此次庙会期间,观看街头巡游的游客人数约为54.5万人,小官山古民居内的游客人数约为11.05万人,在所有的庙会活动中,富含了民俗文化的两项庙会活动是游客人数最多,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深受游客的青睐。” 易文颀说。
此外,除了大力推广“丰都庙会”这张文旅“结合牌”之外,丰都县还精心组织“全民健身日”、“丰都体育日”等重大时节的活动,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影响较大的国际沙板乒乓球邀请赛、国际篮球对抗赛,积极引进“南天湖杯”高山森林环湖马拉松挑战赛,将景区游览和节会消费有机结合,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打造文旅融合产品 助推文旅发展
“丰都的鬼脸瓢画很有趣儿,我的朋友去年来丰都旅游,给我带了一个瓢画,我的家人都很喜欢,当下便决定要自己来丰都走走看看,因为能制作出如此精致物件的地方一定不会差。”近日,在名山景区百子殿内,来自湖北的游客刘伟一边挑选鬼脸瓢画一边对笔者说。
蓝色、白色、黄色……不同的色彩勾勒出“吞口”“财神”“门神”等形态各异的鬼脸,一张张鬼脸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小不一的木瓢上。这是笔者第三次来到这里,可是,笔者仍然被这些神态各异的瓢画所吸引。
“这些瓢画都十分的生动形象,来到实地亲眼看到店主勾画制作瓢画、亲耳听到店主讲述瓢画的深刻意义,更觉得这个鬼脸瓢画制作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刘伟说。
“鬼脸瓢画可以说是丰都特有的文化旅游工艺品。”蔡小华说,鬼脸瓢画融合了丰都特有的“善”文化,它的创始人雷雨风认为,劳动者的力量、胸怀和朴实的品质是丰都鬼城文化的真实内涵,朴实的劳动者具有善良的情怀,鬼城文化惩恶扬善的本质与其不谋而合。因此他的瓢画主要表现和睦友善等内容,体现人类的战斗力,并把这种真实的鬼城文化内涵传递给下一代。
蔡小华说,近年来,丰都县深入挖掘鬼城民俗文化内涵,开发叶脉画、鬼脸瓢画、玉米壳编制等文化旅游工艺品,深入探索丰都传统民间工艺,大力发展以麻辣鸡、丰都豆腐乳、包鸾竹席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将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与旅游工艺品的开发相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易文颀认为,鬼脸瓢画、包鸾主席……这些融合了丰都民俗文化、展现了丰都民间工艺技术的文旅融合产品在带动丰都旅游经济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