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中国非遗音乐在新媒体时代迎来传承传播新机遇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0-10-14 08: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抖音、快手能多大程度助力中国非遗音乐有效传播?非遗音乐和当下生活有什么勾连?非遗音乐的传承发展如何能反哺现在的音乐?

  由摩登天空和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联合主办2020中国非遗音乐高峰论坛10月10日至12日在京举行,与会者以自己的实践来阐释各自对这些问题的想法。

  知名乐评人、“中国非遗音乐数字工程”总监张晓舟提到,他去年到塔城认识了一个可爱的4岁达斡尔族小姑娘,通过抖音记录传播自己唱歌跳舞的视频,“这真的给我一个很大触动。平时我们谈非遗是很高大上的,但这件事让民族音乐的传播变得生活化起来。”他特别强调,不应该总假定非遗音乐是古老的、高大上的,事实上它就是当下的活生生的。

  对此,媒体人宁二认为传播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随着抖音、快手等传播渠道的出现,我们可获得的音频视频文本越来越多。但“传播给谁”是最应该最关心的问题。民间音乐的主体在大城市语境中是缺席的。

  他以自己家乡的凉州贤孝为例,又称凉州“劝善书”,这是根植于凉州本土的一种古老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我在快手上看到,原来最传统的东西他们不唱了,会唱一些小调、民歌甚至是昆曲,因为这样容易吸引人打赏。年轻人会打赏,想听的老人不会打赏,也不懂得打赏。”

  “行走的耳朵”创始人及创意总监程俏俏提出,影像记录对于非遗音乐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音乐的聆听,更是通过影像去纵览文化生态与语境,在广义生态下得知它的全貌。“民间音乐绝不仅仅只是一段旋律,它更重要的是所处的一个文化语境和文化生态,而这种文化生态如果我们不用影像来纪录,去表现它是如何生长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得到非遗音乐的全貌。”

  她以拍侗族大歌为例,经过三年田野调查,主创团队发现侗族大歌和当地春节以及整个礼俗无法分割,后来出唱片、做展览,首映的时候是在洛杉矶由此引起关注,片中的主人公凤云后来带整个歌班到美国进行巡演,这在文化交流层面上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轰动。

  音乐人苏阳介绍了自己的《黄河今流》项目,他说:“我们谈论的非遗是在农耕时代,大家通过劳作、流汗、爱情这些生活细节产生的民歌,今天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乐队,从非遗音乐里面学习到是今天怎样面对根语言,我们把根语言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有效表达,这样的艺术是我未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穆拉特·谢力扎特是不仅是一名音乐人,也是民族音乐长期的收集者和研究者,在论坛现场他向观众介绍了自己研究的哈萨克音乐的历史,并带来了创作于公元8世纪和18世纪的多支哈萨克代表性音乐,把观众带入充满的高山、湖泊、草原风情的之间纯正的哈萨克文化。

  同时,两位哈萨克传统音乐大师级传承人拜力汗和沙依拉西与穆拉特·谢力扎特一起来到了论坛现场,他们分别现场演奏了哈萨克特有的民族乐器斯布孜额、库布孜和冬不拉,纯净的音乐让现场观众如闻天籁,不时以热烈掌声向老艺人致敬。

  为期三天的论坛还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学家刘湘晨的三部民族音乐纪录片《库姆孜奇》《木卡姆》《沙雅达斯坦》。艾斯卡尔·灰狼、沙雅县民间艺人、响马Bande共同带来名为“大地招魂”的现场演出。穆拉特·谢力扎特携另外三名传承人联袂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哈萨克大师音乐会。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中国,非遗,音乐,新媒体,媒体,时代,迎来,传承,传播,新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播出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第九届华乐论坛共议中华民乐发展大计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