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叶嘉莹:《中国诗词大会》展现民族气度,彰显文化精髓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5-27 21: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诗词大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因为通过节目能够看到现在这么多人喜爱古典诗词,这真是一个文化振兴的好现象。不单是我自己,我在日本的侄子、远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们,也常常通过手机和电邮纷纷给我传来节目的讯息。这个节目办得非常好,对于推广我们的古典诗词、引发大家阅读诗词的兴趣确实是很有帮助的!作为一个九十六岁的老人,看到社会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对古典诗词抱有浓厚的兴趣,我真是高兴,觉得自己于上世纪70年代末回国教授古典诗词的选择没有错!

叶嘉莹先生在迦陵学舍

  中国古人做诗词,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了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中国诗词大会》出彩之处就在于立意高远,内容环节不仅有古典诗词的背诵、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更重要的是在传递我们民族代代相传的诗词文化中特有的精神品格。《弟子规》里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中国诗词大会》既不推崇娱乐至上,也不倚重记问之学,虽然是一档竞赛节目,但谦谦君子、鸿儒谈笑展现出的是我们民族的气度与风貌;重在参与、播撒种子体现出各年龄段诗词爱好者的胸襟与担当。参赛选手们的言行,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荀子·劝学》云:“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当下的修为。

  《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开播,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季了,报名人数不断增多,节目形式不断创新,社会反响也非常广泛。这让我想起两句诗:“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我非常高兴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古典诗词拥有浓厚兴趣,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的古典诗词绝对不会消亡。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 云中千人团

  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愿中国的古典诗词可以成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灯!

(本文为《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序言)

  感悟诗词之趣,探寻诗意生活,传承文化基因。

  叶嘉莹先生作序

  康震、蒙曼、王立群、郦波、杨雨、龙洋,

  倾情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组 编着

  978-7-101-15091-9

  78.00元

  目 录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叶嘉莹,中国诗词大会,展现,民族,气度,彰显,文化,精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文化和旅游部:加强各类音乐产品的内容监管执法工作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中华英雄文化大讲堂”第四讲开讲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