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中国有约」泉州蟳埔村:小渔村里的“大文化”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5-31 23:10  来源:人民网
 
 

  福建蟳埔村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北岸,曾经见证了无数商船的繁忙往来。航船满载中国货物运往各国,返程时留下的压舱物——蚝壳也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而漂洋过海的蚝壳,在为商船保驾护航之后,并未被遗弃在路旁,而是被慧眼独到的村民重焕新生,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日日夜夜守护着百姓的生活,成为一道独特的海洋人文景观。

  就艺术文化而言,蚝壳厝保存着传统建筑里“红砖白石”的建筑特色。墙体上的蚝壳相互扣砌,堆叠起来如同鱼鳞一般错落有致,在四周红色清水砖的映衬下,红白相间,色彩跳动。

  就宜居文化而言,蚝壳厝具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冬暖夏凉的良好实用价值。蚝壳中部隆起形成不规则碗形,片片相扣后形成中空空间,使房屋隔热保暖。产自海洋的蚝壳,不惧湿气和盐分,能抵挡海风的侵蚀,防止渗水。

  从这一座座蚝壳厝中走出来的,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的蟳埔女。她们是闽南妇女勤劳、勇敢、朴实和贤惠的代表。蟳埔女的服饰极具海丝遗风,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蟳埔女服饰与头饰非遗传承人黄晨谈到,蟳埔女服饰最突出的特点是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阔脚裤”,便于其海滩上劳作,体现了海边生产劳作需要的实用价值。

  蟳埔女佩戴的鲜花头饰俗称为“簪花围”,是蟳埔女服饰的一大亮点,被称为“头顶上的花园”。头饰中使用的各类鲜花中,素馨花便是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域外传入,并在今时今日依然展现着海丝无穷的生命力。

  蟳埔女民俗金银首饰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勇跃向记者简述了蟳埔女耳坠里隐藏的“民俗密码”——在蟳埔女的一生中,随着她们年龄和身份的不断变化,佩戴的耳坠也不尽相同,需与辈分和在大家族中的地位相匹配。

  蟳埔女独特的服饰与头饰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与历史记忆,蟳埔女习俗也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蟳埔女独特的乡土民俗风情,也被列入福建省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蟳埔女乡土民俗风情在福建全省乃至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古老的海丝元素赋予了这个闽南渔村独特的民俗文化,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

  今日的蟳埔,正发挥临海背山的优势,大力开发渔、工、贸等各种产业,并且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相结合,书写着他们的特色振兴之路。

  一幢幢洋楼逐渐取代了昔日的“小蚝宅”,但村中保存下来的蚝壳厝、“簪花围”、以及各项技艺的非遗传承,无不承载着海丝历史和海丝文化,也依然在向世人述说着小村落中的“大文化”。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中国,有约,泉州,蟳埔村,小渔,村里,大文化,福建,蟳埔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