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文化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相对于黄河、长江流域来说都比较小,这可能与当时人口的数量有关,经济生活还处在以渔猎和采集为主。主要有咸头岭、顶蛳山四期类文化遗存、壳坵头、大坌坑文化遗址等。
一、咸头岭文化
亦称"大湾文化"。因广东省深圳市大鹏街道办事处咸头岭村咸头岭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咸头岭文化的陶器以白陶和彩陶为主要特征。建筑为地面式。文化年代为距约今7 000~6 000年。石器包括锛、镞、砺石等石器有打制、磨制两类,居住遗址主要为地面建筑,人们已长期定居。

咸头岭文化白陶圈足盘
咸头岭文化印纹白陶钵

咸头岭文化彩陶

咸头岭文化鸡形提梁壶
二、顶蛳山四期类文化遗存
顶蛳山文化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顶蛳山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以南宁地区为中心的左江、右江和邕江及其支流附近地区。以顶蛳山遗址第二期、第三期遗存为代表,第四期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约距今6000~5000年。文化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数量较多的蚌器、骨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灰褐色圜底罐和圜底釜为主,并有少量高领罐。石器制作采用琢制技术,以石斧和石锛为大宗。墓葬盛行不同类型的屈肢葬。

顶蛳山文化陶罐

顶蛳山文化骨鱼钩

顶蛳山文化骨簪

顶蛳山文化石刀

顶蛳山文化骨砧

顶蛳山文化陶罐
三、壳坵头文化
壳坵头文化因福建省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东北壳坵头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000~5500年。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地区和金门岛。遗迹有贝壳坑和墓葬,葬式为仰身直肢葬。文化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贝器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石器包括打制和磨制石器两种,骨器有凿、匕、镞、锥、簪等。

壳坵头文化贝器

壳坵头文化骨凿
四、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5000年~7000年,以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两岸及西北、中部和西南诸海岸最集中,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凤鼻头遗址为典型。
大坌坑文化因发现于台湾台北八里乡大坌坑而得名,下层为大坌坑文化遗存,上层为圆山文化遗存。出土的石器主要有扁平石凿、有段石凿、磨制大锄与磨制石镞等;陶器有素面无纹饰或有剌点纹、方格纹等;青铜器以在台湾首次发现的青铜镞为代表,最重要的是发现了青铜镞、古钱币与古瓷器等典型的大陆中原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