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6-07 22:11  来源:人民网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有多少闪耀的文化沦落在历史的尘埃中。“非遗”以其特有的载体顽强地留存下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这些从先民们那里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我们共同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的文脉和精神的家园。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在陇南市武都区有这样一位泥塑艺术家,多年来延续着家族技艺,传承着泥塑文化的精髓。

  天刚蒙蒙亮,巩龙元已经在城区北山植物园半山的房子里忙活了起来。通过塑形、铺泥、自然风干后的雕像,已经过大半年的时间了,模样也已初具雏形。巩龙元和他的师兄弟们拿着刻刀、摒神凝气,一刀刀勾勒着雕像的头发,对细节处进一步塑形,尽可能将作品做到更好。

  “我家从祖爷爷开始就做泥塑了,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了一百五十多年。我小时候便跟在父亲屁股后面捏泥巴,那时候觉得泥巴好玩。初一的时候父亲给我报了美术班,让我去学习美术,从基础开始学起,初三的时候才真正的接触到泥塑。”巩龙元边检查雕像的牢固度边笑着说道。“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小学时学校办美术作品展,那时候的同学们都带自己的画去展览,而我带了爷爷给我做的泥娃娃,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很是骄傲。因为大家也没有见过,所有人都围过来看。”

  因为需要长时间和湿泥土接触,泥塑手艺人大多都患有关节风湿等疾病,巩龙元的父亲因为关节风湿,现在已经很少做雕塑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培养徒弟和儿子身上。从2016年毕业到现在,巩龙元和自己的师兄弟们已经在武都的角弓、马营等地方制作雕像上百尊,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制作要求也都有自己的理解。

  说起做泥塑的收入,巩龙元说:“做泥塑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一件赚钱的事情,因为雕塑制作时间长,前后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多、所使用的颜料也都是高品质的丙烯或者矿物质颜料,才能让雕像颜色保存时间长。做这件事情更多的是希望将泥塑这一工艺传承下去。”

  谈起泥塑工艺到自己这一代的发展变化时巩龙元说道:“在我父辈、祖辈那一代可能更多的是将这一工艺传承下来。

  到我这一代后,我不仅要让泥塑艺术传承下去,还要把自己在大学时候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泥塑中去,比如人脸上有多少块肌肉,胳膊上该有的线条,三庭五眼的比例,我们都会制作的更加精细,使雕像更完美。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指尖,非遗,文化,泱泱,华夏,上下,千年,多少,闪耀,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文化)“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揭牌开馆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文化润疆|“一键联动”进井场 昔日重活成轻活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