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传统文化|赏析国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职贡图》
长图请横屏观看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198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纸质绘画鉴藏的角度考察,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画作的最主要形式。但大部分作品都已失传,所以对于仅存的一些绘画作品需要珍视。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上,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着,但是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
赏
析
Appreciation
《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的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该摹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萧绎《职贡图》原作朝贡人物不少于25国,现仅存12国画像。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及末国使者。
画面中,使臣着各式民族服装,拱手而立。从使臣们风尘仆仆的脸上,可以看出各国使臣来到南朝朝廷朝觐时既严肃又欣喜的表情,同时也传达出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精神气质。每一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与梁的关系以及历来的朝贡情况。
《职贡图》是萧绎对向梁朝进贡的蛮夷使臣的样貌的亲笔描绘,并非只是帝王之家用来赏心悦目的纸上闲谈。更重要的是记录史实,对朝政盛世的侧面赞扬,这深得梁武帝的欣赏。萧绎《职贡图》选用横卷表现各国使节左向顺从,着意激扬礼教和对梁皇圣朝的敬仰与归顺,面容莞尔卑微。《职贡图》做为展现国运的象征,是对繁荣昌盛的一种期望,也由此体现了萧绎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信条。
该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采用外域职贡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亦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同时也为后世研究绘画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证材料。
作者简介
Painter's introduction
梁元帝(本名: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梁元帝是一位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着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萧绎同时也擅绘画,南朝陈姚最评价萧绎:“学穷性表,心师造化,足使荀最、卫协搁笔,袁倩、陆探微韬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