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推动课堂转型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7-02 12:0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老师,艾草真的能杀菌吗?”从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开始,上海市中国中学的生物教师杨晓鸣和学生开展了整整一个暑假的课题研究,也开启了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赋能课堂转型的探索实践。

  从质疑出发,在问题与冲突中激发探索欲,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学习,同时创设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本质变化,师生一起探索、创生,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与祖国同名的学校,中国中学2017年申报成为上海市创建特色普通高中项目校,开启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发展新征程。

  学校教导处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转型为契机,指导教研组编写各学科教学指南,积极探索学校办学特色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

  语文课整本书阅读经典名着,感受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历史课以“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为主线梳理中华法系形成之旅;思政课围绕我国优秀传统美德“孝”文化展开探讨;体育课在校园武术推广中感悟传统文化内涵……将办学特色融入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育人价值日益凸显。

  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新设了课程中心,探索构建“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开拓新的空间。

  校长郑敏芳表示,将办学特色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从“寻方向”转为“寻对策”,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课堂转型发展,探索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的融合,实现了和谐互动、教学相长,教师素养和学校教科研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市、区级共享课程和教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仅2020年一年,学校教师就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凝聚办学特色,推动课堂转型,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中学围绕“新六艺”课程构建不断积聚资源,先后成为“上海市非遗技艺传承基地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教育基地”“上师大古诗词吟诵研修中心基地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基地”“上海市工程项目合作校”“传统武术八卦掌传习工作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逐步拓展、加深。

  教育资源重构、教育空间再造、教学方式创生、育人方式变革……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创建5年来,中国中学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学生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体验,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自信不断加深。

  读书节上,学生们画画、作诗、写书法、制作书签,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经典的理解和感受。

  工程课上,学生们研读古代文献,进行历史考证,运用地理学知识发现,和氏璧开采之地周围均为绿松石产区,于是在“和氏璧复原计划”中大胆地添上了一抹绿色。

  在探究性学习中,高二学生郑士珺从《楚辞》中获得创作灵感、采用掐丝珐琅的技艺,运用中医制药中脱水剥离的技术结合3D打印创制出一副精美的耳环“秋之歌”,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在现代手创作品中完美呈现。郑士珺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学校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老师们的指引,我就不可能有这样独特成长体验。”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推动,课堂,转型,老师,艾草,真的,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云南3项成果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名单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道县政协举办“学史力行见行动”主题书画文化展活动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