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易经|五行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义,不能轻易忽视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7-16 07:10  来源:易经玄通
 
 

  多年前,我看到某高校的一场辩论,主题大致是五行与科学,显然,正方是赞同五行学说的,反方则是反对五行学说的,但是可悲的是,即使正方赞同五行学说,可是也说不出所以然,被反方质疑的体无完肤也在所难免了。

  就拿如今主流对五行的认识来说,也大多把五行学说归之于古代人的原始的智慧总结,是一种素朴的简单的经验认识,是一种简单的比拟或者说牵强附会。这是很不对的。很可悲。

  我曾在自己的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用数理详细论证了五行的产生,以及五行为何存在生克关系,他们生克的理论逻辑在哪里,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数理推演,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数理推演。不谦虚说,我的这个观点足以载入史册,是第一次完整完美的用数理基础论证了五行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可以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我不是自吹自擂,只是无人晓得价值所在,不得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酒也怕巷子深。

  事实上五行的产生和阴阳的产生一样几乎一样早,在上古圣人确定了阴阳二气之后,五行也就随之确立了。这一点,可以从河图上清晰推断出,河图有多早,五行就有多早。

河图一六水三八木二七火四九金中五十土

  而且,易经最开始用于占卜的时候,基本就是基于阴阳五行之道。尤其是连山易,归藏易的卦爻辞中,实际上充斥着大量的关于天干地支的用语,到了周易,因为周易注重人道,所以几乎删除了连山易,归藏易关于天干地支的卦爻辞,只保留了极少的部分。

  比如巽卦九五爻爻辞,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这里就保留了天干庚这个词。庚的五行是金。

  蛊卦也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甲也是天干。甲的五行是木。

  还有革卦,己日乃革。己也是天干。己的五行是土。

  但是已经中好像无有十二地支的身影。大概都被文王删除了,不过震卦,震下是辰,这个辰就是十二地支之一,而且辰字一定先于震字。所以辰字一定在震卦之前就有的。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佐证。

  其实还有一个确切的例证,在《周易 说卦》中,比如干为金,巽为木,离为火,坤为土,坎为水。这些都是属于连山归藏易的,被孔子搜集整理的资料,附在说卦传里头了。

  不仅仅是说卦传中出现五行,在周易卦爻辞中也有清楚说到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五个字的。

  天风姤卦初六系于金柅。金字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干卦为金,初六爻就相当于干卦的一个把柄。

  困卦九四,困于金车。也有五行之金,是否和五行金有关呢,读者自可细细体会。我可以明确讲,很多卦爻辞用卦的五行解释是毫无问题的。只是人要善于领悟。

  另外还有鼎卦六五爻辞鼎黄耳金铉。渐卦六四爻辞,鸿渐于木。噬嗑卦的金矢,蒙卦,见金夫

  可以说上边所列举的出现的五行的字眼,几乎都可以用卦象的五行找到证据。这也是周易和五行有着密切逻辑关系的证据。

  五行金木水火土虽然在周易中出现的很少,甚至五行二字都不在周易中明确提出,但五行和周易的关系是无法隔离的。因为在河图中,就是五行出现的铁证。而周易和河图的关系却是非常紧密的。无论连山易还是归藏易,周易,都从河图中来。

  事实上,五行不仅在易经中魅影时隐时现,即使在中国古代其它典籍中,也是毫不避讳自己的真面容的。特别是《黄帝内经》更是直接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核心搭建起来的。我再说一遍《黄帝内经》即使在当今科学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再给现代人三百年的时间也是写不出来的,更别说是啥汉朝的人所写了。

  《黄帝内经》只有得道的圣人才能写出来,是体证的结果。

  因此,从《黄帝内经》也可知,阴阳五行的流行早已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很普遍了。

  当然,大家最熟知的阴阳五行是被用于术数预测上,即使如此,很多术数预测也不是后世之人发明的,比如六壬,奇门遁甲,纳甲,其历史都和《黄帝内经》一样古老,都是伴随着连山易,归藏易,被用于占卜而产生的另一套用阴阳五行预测的体系。

  可以说,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有着严谨的数理基础和逻辑,绝非是简单的总结和附会。希望国家会重视起来,而且我也坚信阴阳五行在制器上的应用也一定会大放异彩的。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易经,五行,思想,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不能,轻易,忽视,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坚持党史学习 建设文化强国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云端”领略中国文化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