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心:只有初中文化,退役后再被部队召回,三十年如一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我选择当兵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看到村里不少小伙在部队有了出息,我也想在部队干出名堂”
,这样的初衷他坚持了三十年。三十年如一日,如今他已经退休了,但哪怕是将军碰见了他都会恭敬地敬礼,不是因为等级上的差距,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崇敬。
这个人,就是王忠心。
1.梦想的开始
军人,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勤勤恳恳保家卫国,祖国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而部队之中纪律森严,
最基本的一条便是要遵守上级命令,
因此不管在何时,军人在碰到军衔比自己高的人时,都会停下来主动敬礼,这是万古不变的礼仪。
但有一类人,就算将军碰到了也会主动敬礼,
他们就是数量比将军还少的一级军士长,俗称“兵王”
。“兵王”的培养是非常困难的,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士兵饱经磨练,熟练地掌握各项技能,也是他们在部队中几十年如一日,有着突出贡献的象征。正是这样,
“兵王”不管在哪,都会受到最崇高的敬意。

王忠心便是这样的“兵王”。
一九六八年,王忠心出生在安徽休宁的小村子里。
他的家庭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家境并不算好,因此他
初中毕业后
就没有再上学了,而是帮家里干些农活。年少时期的王忠心对军旅生活一直很向往,村里每当有人参军时,都会加深他心里的这份期待。
不久后王忠心便报名参军,服役期间,他一直刻苦训练,
虚心请教,
表现非常好,也给上级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退役后的他返回家乡工作不久,就碰上了解放军军官制度改革,王忠心也被重新召回,并在上级的推荐下
,他被送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今火箭军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深造学习。
毕业后的他才刚成年。也就是这一年,王忠心正式参军入伍,拿起了枪炮保家卫国,开启了三十年的军旅生涯。
2.兵王的诞生
王忠心在部队中一呆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间,他经历了军队建设的三次跨越式发展和部队武器装备的两次换型。
“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部队淘汰;今天不学习,明天就要被专业抛弃”;
凭借着这样的信念,他精通了三种不同的导弹,十九个导弹岗位都不在话下,参与了重大级别的军事任务二十多次、
实操训练一千多次
,一个口令都没下错、一个动作都没做错、一个按钮都没按错、一个信号够没报错、一个数据都没记错、一根线缆都没连错,这份严谨,让他成为了部队中的一个传奇。

除此之外,王忠心还先后参与编写修订《导弹概述》《综合测试设备》等二十余本教案规程,甚至还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
“王氏学习法”
,这套方法能将军事上那些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单调无趣的理论学习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正因如此他的方法被部队得到肯定,并被使用了十多年。
从军三十三年,
他担任了班长二十九年。
从列兵到一级军士长,王忠心从没忘记入伍时“一定要当个好兵”的初心。在他从军生涯中,退伍还是留下的选择他面对过两次,
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提升的事他经历过三次,
甚至他的战友都提干了,还成为了他的上级,王忠心都没有抱怨过一句话,勤勤恳恳当个好兵。
为了练就“兵王”的本领,王忠心啃烂了《模电》《数电》这些教材,画下了几十米长的电路图纸,一个插拔线缆的动作都可以练习上千次。他还带出来了三百多个优秀导弹号手,这些人中,
不乏成为技术骨干和优秀干部的人才。

王忠心自从晋升了高级士官,无论是操练出勤、集体看新闻、夜间查寝,还是学习上课、紧急训练,没有一次早退和缺勤的,就连大扫除都和别人抢着干。有一次部队训练结束准备回营里,定的是早上四点钟的火车票,大家搬完三百多台仪器又累又困,王忠心主动揽下了剩下的工作,接着忙活了两个多小时。
他从军已经三十三年了,身上却没有一点老兵的架子。
“我做的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的全是自己应该尽的职责,我参军入伍的初衷就是对得起这身军装。”
王忠心把事业装进了胸膛,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3.应得的荣誉
王忠心的恪尽职守,让他成为了所在部队的“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三十年间,他获得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四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不仅如此,他还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优秀党员以及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当选了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了
“践行强军目标模范士官”
荣誉称号。
几年前,我们国家初设八一勋章,这是军队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授予那些在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有着突出贡献的军人。而王忠心作为“兵王”,
很荣幸的成为了十位“八一勋章”获得者之一。
王忠心可以说包揽了军队的所有荣誉。尽管如此,临近退休时,他还向上级申请继续服役,他在申请书中写到:
“尽管我到了退休年龄,但我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能力为部队建设继续发光发热,我愿为导弹事业贡献毕生的力量。”
正因如此,去年他入选了“最美奋斗者”名单,以此表彰他为祖国贡献的一切。
王忠心没有愧对于他的名字。
退伍的那天,将军师长都要亲自为他送行,敬礼目送着他离去。
而他也只说了一句话:
“若有战,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