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理论探索与山东实践研讨会在济宁召开。报名参加会议的有国内40余所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等200多名专家学者及文旅部门的实务工作者,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与会研讨。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160余篇。

济宁学院党委书记杨天梅在致辞表示,本次论坛是济宁学院全体社会科学界和广大师生向省内外专家学者请教学习的好机会,学院将借助“山东社科论坛”平台,乘着本次论坛东风,充分发掘学院社科研究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力,瞄准党和国家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围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探究,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春河在致辞中说,济宁是“孔孟之乡”,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文化地位重要而特殊。近年来,济宁坚决扛起文化“两创”的政治担当,成立市级文化“两创”推进指挥部,实施五大系列工程,打造文化“两创”示范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尼山片区,高水平承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培育发展“文化+”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了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一批牵动性引领性文化项目,着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和对外传播高地,努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上走在前、做表率,为联通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贯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作出了济宁贡献。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介绍了山东社科论坛基本情况,阐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大意义,从深化研究阐发、加强普及推介、深入总结经验等三个方面对推动文化“两创”提出了要求。他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与文化“两创”的重要论述,思考回答怎样推动“两创”“两个结合”等重大时代课题的落实落地,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深化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求真务实之风推动文化“两创”不断走深走实。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目标,社科工作者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寻找理论素材和实践样板,进行总结凝练和理论提升,为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供范例样板。
开幕式后,十余位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进行主题演讲、主题讲话。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济宁市社科联、济宁学院、《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承办,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