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10万年前的历史离我们远吗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2-10-11 14:30  来源:解放日报
 
 

​  对于公众来说,考古这门“无用之学”是一门富于神秘感的学科。它的神秘,在于对未知的过去的好奇。可以说,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是它最基本、最大的功用。在考古发掘中,你不知道下一分钟会有怎样的意外收获。

  考古是一门“残酷的学问”。新的发现在时时地完善、订正甚至颠覆我们既有的认知。这也恰恰是考古学最大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考古学是研究过去的学科,却最不该有因循守旧的特质。

  考古学是研究过去的学科,但又是一门全新的学问,是百年前才兴起的“舶来品”。它不钻故纸堆,而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属于典型的田野派。

  考古人是一群怀有野心的人。他们通过物质遗存,去探究逝去的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上限是上古的人类起源,下限则可限定为上一秒。

  除了近代产业考古,也许你还听过西方的“垃圾考古学”吧?不用看你的身份证,如果让专业人士去分析、研究你三五天内产生的全部垃圾,最后就能提交一份关于你的生活信息系统报告。

  考古学是一门打通古今的学科。考古学者就像侦探,试图把支离破碎的材料,通过逻辑推理甚至想象力,尽可能地拼接,最大限度地迫近真实;考古学者也像是翻译,把“无字地书”解读为大家都能读懂的书。

  考古是一门本源性的学科,源源不断地给其他学科乃至公众提供灵感和给养。考古学号称“文科中的理工科”,具有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多学科合作是其最大的亮点和长处。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除了丰富文化给养,这门“无用之学”还有安顿身心之功效。当我们的视野扩展至数千年乃至数十万年,身边的小事当然就会被看淡,从而有一种释然旷达的感觉。

  如果对未来作个预测,那么考古学是否会成为最后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行业之一?考古可以认为就是一种高级智力游戏,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应该都很难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

  回到对中国的考古来说,英国艺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杰西卡·罗森爵士,提出了一个特殊的人文地理学概念,称之为美丽的“中国弧”。

  她认为,古代中国的版图可以从自然和文化的角度分为3个区域:一是东南的中原地带;二是西北方的草原地带;三是在这两个气候、经济、文化颇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中间的那个弯弯的、像半月形的区域,就是“中国弧”。

  正是这个美丽的“中国弧”,成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它是理解亚欧历史长时段效应的一把钥匙,是一个“超稳定结构”。

  是的,中华文明从来就不是自外于世界的,而一直是在汲取其他文明体先进要素的基础上扬弃、创新,生发出自身特色的。

  比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黄牛和绵羊等家畜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只懂中国已经搞不清中国了。”在研究中,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历了几波大的文明潮——

  第一波大潮,可上溯至人类走出非洲,距今10万年前后。在几万年之内,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陆地的绝大部分,包括我们所在的东亚。

  第二波大潮,是大约10000年前的“农业潮”。在此之前是数百万年的攫取经济(狩猎和采集),之后人类驯化动物和植物,定居的农耕经济开始,人类走向了社会复杂化的阶段,出现了国家。

  既有的研究表明,彩陶之路是5000多年前形成的、以彩陶为代表的中西农业文明之间的交流通道,并以人群的迁徙为主要交流方式。中亚的锯齿纹彩陶等,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存在一定影响;中国彩陶文化也渐次分南道、北道西行,影响到费尔干纳盆地和克什米尔地区。

  此外,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部分石人面形象、铜器以及绵羊、山羊、黄牛等家畜,显现了与欧亚草原地带某些考古学文化的联系。

  第三波大潮,即青铜潮。文字的出现,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与金属文明的产生和初步扩散大致同步。东亚大陆若干地点进入青铜时代,在距今3700年前后。东亚最早的成系统的文书,是距今3300年前后的甲骨文。

  考古学观察到的现象是,出土最早的青铜礼容器的中原地区,也是东亚大陆最早出现广域王权国家的地区。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的出现和当时的中原社会,经历了文化交流中碰撞与裂变的历程,其同步性引人遐思。可以认为,是青铜礼器及其铸造术,催生了最早的“中国”。

  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北方式长身战斧和环首刀等,更是这一中原腹地最早的青铜文明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文化交流的力证。至于广汉三星堆文化所见的各种外来文化因素,在欧亚大陆区域文化交流中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唐宋时代及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存,更表明在“哥伦布大交换”前,全球文明间的物品与信息“大交换”早已不绝于途。

  第四波大潮,是从260年前开始的。先是工业潮、蒸汽机,然后是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中国当然也被裹挟着进入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

  显然,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加速度的趋势。在这样的加速度中,我们如何自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都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10万年到500年前的历史离我们还远吗?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万年前,历史,我们,远吗,对于,公众,来说,考古,这门,用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绘就文旅“诗”和“远方”新画卷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