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综合 > 正文
   
 
福寿沟建成近千年未出现大内涝 假如宋朝赶上洪灾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6-07-11 16: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摘要]唐朝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偏早,其主干道朱雀街两旁也有暗渠,上口宽三米,底宽仅两米,深度则只有一米多而已。跟唐朝相比,宋朝的城市排水系统绝对要先进得多。

每当到了暴雨频发的时节,许多城市都要面临内涝问题。例如2012年7月的北京、2013年8月的长春、2014年3月的深圳,以及今年刚刚被特大暴雨“光顾”过的武汉、合肥、宣城、泸州、宜宾、柳州、株洲、宜春、新乡等等城市,都曾经体验“下雨可看海”、“行车如行船”的惨痛经历。

不过有一座城市却很傲娇,不管暴雨来得多么猛烈,都不用担心内涝,它就是江西赣州。确切地说,是赣州老城区。

福寿沟建成近千年未出现大内涝 假如宋朝赶上洪灾

 

福寿沟建成近千年未出现大内涝 假如宋朝赶上洪灾

 

福寿沟内景

福寿沟 赣州老城下面的宋代排水沟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江南宋城博物馆”称号。在这座城市的老城区地下,是纵横交错的排水沟网,总长可达十几公里,可将全城每一个角落的雨水顺利地排入城内的水塘和城外的大江。从构图上看,这些排水沟组成了两个篆体字,一个福字,一个寿字,故此被人们称之为“福寿沟”。

赣州福寿沟始建于宋朝,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沟道(寿沟)已经因为城市改建和自然坍塌等原因而损毁,但是剩下的福沟部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历年暴雨均应付自如。

福寿沟之所以如此成功,跟当初的科学设计和施工时的不惜工本是分不开的。其设计者名叫刘彝,是北宋著名的水利专家,他根据赣州城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对排水系统进行划分,以州前大道(今文清路)为分界线,将西北部分设计为寿沟,将东南部分设计为福沟。城内每家每户的院落和门前都有设计精密的排水口直通地下沟网,雨水和生活污水由小沟流入大沟,由大沟汇入干沟,再由干沟就近排入城内水塘,或者穿过城墙上单向开闭的大型水窗,汇入护城河以及张江和供江。这些地下排水沟几乎全部用砖砌成,横断面呈矩形,平均宽度一米左右,高一米五到两米,一个成年男子可以弯着腰在里面行走。为了防止沙石和生活垃圾淤塞沟道,刘彝创造性地发明了沉井:每一条排水沟都与若干沉井相连,当裹挟着沙石和垃圾的污水冲进下水道以后,一遇到沉井就会沉淀下来,隔上几个月,再派人从地面上钻进沉井去清淤即可。

自从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媒体就争相报道福寿沟,有人过于夸大,说赣州老城千年无内涝,实则不然。按《赣州府志》记载,明代天启年间由于民房占据沟道,“水道浸失其故,每岁大雨时,城东北一带街衢荡溢,庐舍且渚为沼,以水无所泄故也。”说明在福寿沟建成几百年后,由于排水系统遭建筑破坏的缘故,赣州也曾出现内涝。直到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在地方官魏瀛的推动下,赣州官民合力修复福寿沟,内涝问题才被重新解决。

明沟暗渠 下水道里能开车

宋朝人非常重视城市排水,排水系统发达的城市其实并不止赣州一处。最近考古专家正在对北宋都城开封的水系进行勘测,发现外城护城河宽度达到八十米以上,可以蓄水一千多万立方米。城内大街小巷均有明沟暗渠,四条干道两旁则各有一条用青石板遮盖的砖砌暗渠,渠深四米,宽可三米。宋朝没有汽车,假如有的话,其实可以非常轻松地钻进这些暗渠,在千年以前的下水道里上演一场追逐战。

唐朝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偏早,其主干道朱雀街两旁也有暗渠,上口宽三米,底宽仅两米,深度则只有一米多而已。跟唐朝相比,宋朝的城市排水系统绝对要先进得多。南宋大诗人陆游出生于北宋末年,幼年曾在开封住过几个月,据他回忆说:“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开封的排水沟很深很宽,又四通八达,有些亡命徒藏身其中,捕快难以捕捉到他们。甚至还有罪犯带着女人住在下水道里,美其名曰“鬼樊楼”。樊楼是当时开封最大最有名的酒楼,罪犯将下水道跟樊楼相提并论,说明那里成了他们的地下安乐窝。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开封府捕快捉拿一个名叫张兴的通缉犯,多次行动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开封府尹请示朝廷,暂时关闭了所有下水道的出入口,这才将藏身于“鬼樊楼”中的张兴及其党羽一举拿下。记得好莱坞电影《蝙蝠侠》里的高谭市也有庞大的地下排水系统,里面居住着一群居心叵测的破坏者,如果我们中国人哪天要拍一部类似的大片,我觉得不妨以宋朝开封为背景,拍一部《宋朝蝙蝠侠》。

福寿沟建成近千年未出现大内涝 假如宋朝赶上洪灾

 

如今的福寿沟

积水如山 苏东坡和欧阳修亲历的内涝

虽然北宋开封的排水沟渠如此宏大,但是在某些年份仍然会发生内涝。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来到开封,时间是农历五六月份,正碰上连日暴雨,开封被淹。按《宋史·仁宗本纪》记载:“水注东安门,门关折,坏公私庐舍数万区。”城内积水如山,城外蔡河决口,大水冲破东安门,房屋泡塌了几万间。苏东坡亲历此景,还写下一首诗:“忽意丙申午,京邑大雨滂。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车马无复见,纷纷操栰郎。”在内涝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城里已经看不见车马,只有小船纷纷来去,偌大一座开封府变成了东方威尼斯。

文坛大腕欧阳修在开封也经历过一次内涝。欧阳修诗集里有一首《答梅圣俞大雨见寄》,容我抄录如下:

雷声每轩轰,雨势随疾徐。

初若浩莫止,俄收阒无余。

但挂千丈虹,紫翠横空虚。

顷刻百变态,晦明谁卷舒。

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扰扰泥淖中,无异鸭与猪。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虾蟆鸣灶下,老妇但欷歔。

九门绝来薪,朝爨欲毁车。

压溺委性命,焉能顾图书。

乃知生尧时,未免忧为鱼。

梅子犹念我,寄声忧我居。

慰我以新篇,琅琅比琼琚。

官闲行能薄,补益愧空疏。

岁月行晚矣,江湖盍归与。

吾居传邮尔,此计岂踌躇?

在这首长诗里,欧阳修非常具体地描述了一场暴雨给开封造成的危害:顷刻之间水深没腰,人像动物一样在洪水和泥泞中游走。当时欧阳修正在开封租房,所住之处地势低洼,屋里进了水,青蛙在灶下鸣叫,出门就是汪洋大海,什么东西都买不到,连烧火的东西都没了,急得欧阳修差点儿把马车劈掉当柴烧。待雨过天晴,大水退去,好朋友梅尧臣来信慰问他,他在回信中说:“岁月行晚矣,江湖盍归与。吾居传邮尔,此计岂踌躇?”首都居住如此艰难,他下定决心要离开。我估计凡是经历过2012年北京内涝的读者都会理解欧阳修这种心情的。

地势低 人口多 排水系统再发达也会有内涝

不是说宋朝的明沟暗渠非常宽广吗?不是说宋朝的排水系统非常发达吗?开封府为什么还会发生内涝呢?

原因很简单。

第一,开封整个城市的地势都很低,而且没有明显的坡度,暴雨小时尚可排水入河,倘若碰上连日暴雨,则汴河、蔡河、五丈河甚至黄河等周边河道的水位高涨,就会倒灌入城,甚至还有可能决口。

第二,宋朝京师人口极其稠密,居民改建和扩建住房的需求极其强烈,私心压倒公益,占据河道和破坏暗渠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原本四通八达的排水管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例如《宋史·包拯传》记载:“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命悉毁去。”某太监给自己建造别墅,非法侵占惠民河的河道,导致该河淤塞不通。有一年开封再次发生内涝,开封府尹包拯趁机拆毁了那个太监的别墅。

再如《咸淳临安志》记载:“钱塘旧治之南八里,其下有茅山小河,今夷为民居。……城中四河,茅山中废已久,而盐桥河、市河日纳潮水流沙浑浊,居民规占河道,委草壤其间,久之乃为平陆,官员虽以时开浚,未及填塞如故。”南宋都城杭州的人口更加稠密,原有的河道不断被侵占,官府虽然时时疏通,但是很快又会被填塞。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会出现内涝了。

 
 
 
责任编辑:
郑荣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福寿,建成,千年,出现,内涝,假如,宋朝,赶上,洪灾,摘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