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职工自编的小品《时机》,讲述了女员工面对生二孩时的艰难选择。高薇 摄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大职工奋力拼搏,用勤劳的双手,践行着‘中国梦’,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用小品来赞美,用歌声来感谢……”6月28日晚,由省总工会、省文化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基层活动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上演,省总工会、中山市相关领导与劳模代表、一线职工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
晚会在充满激情的舞蹈《青春绽放》中拉开序幕。在随后进行的“南粤情”“劳动梦”“中国梦”3个篇章中,艺术家们用独唱、魔术、杂技、小品、相声等多种形式,歌颂和赞美劳动。“用文艺激发正能量,让艺术家走进工人朋友,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并激发工人朋友们的创作激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广东工人艺术团常务副团长王林介绍说。
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现场喝彩声、掌声接连不断。“这台节目很好看,很感人,我最喜欢的就是《把幸福寄回家》。”佳能(中山)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袁凤娇看完表演不禁眼眶湿润。“看过很多表演,但如此高规格的很少,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一看就喜欢。”她的同事小刘说。
撰文:高薇 黄应来 罗俊斌
“三工”联动助工会转型
中山市总工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广大职工、农民工的新需求,积极探索“三工”联动服务模式并形成枢纽型组织的构建特色,服务广大职工、农民工,为广东工会去行政化改革提供了经验。广东省总工会专门在中山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三工”联动服务模式是中山市工会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
“工会+社工+义工”“三工”联动服务模式是以推动工会“去行政化”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职工服务体系为目的,以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线,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方法的职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三工”中的“工会”,是指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社工”是指社工机构及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士;“义工”是指热心职工服务的志愿者。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关系、企业形态、职工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工作要求、内容及条件也发生深刻变化,工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工会转型。为此,中山市总工会着力构建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的工作格局,在广东省总工会的指导下,从工作理念、推进路径和方法举措上进行探索,创新构建起“工会+社工+义工”的“三工”联动服务模式。
构建四级调解网络
中山市总工会构建了市、镇、村、企业四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并整合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法律服务站点、法律服务直通车等资源,通过开展“工会律师进百企”、聘任企业工会法律顾问等形式,为工会法律服务注入活力,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工会法律服务格局。同时,健全工会舆情监测研判机制,设立全天候“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开通“中山工人在线”微信公众号,为职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去年,中山市三乡镇一企业员工因其他原因受伤,要求企业按工伤赔偿,双方无法达成调解,该企业工会郑主席到三乡工会法律服务站征求律师意见。“工会律师教我们调解方向及怎么向员工解释相关法律法规。”郑主席说。按照律师的方法,事情得到妥善调处,员工很满意。
三乡镇工会律师服务站一年共协助当地工会及时妥善化解劳资纠纷200多起,全镇没有发生因劳资纠纷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深入企业服务基层职工
目前,中山市总工会“三工”联动工作已辐射延伸到企业。据市总工会义工干事陈静介绍,工会、社工、义工不定期深入企业组织活动,很多企业已成立义工队伍。“这有利于了解企业职工需求。”一线社工梁带娣说。
“三工”深入企业服务职工,扩大了工会组织的影响,企业职工有困难也会主动找到工会。5月3日凌晨,石岐区职工黄某家发生煤气爆炸,一家三口被严重烧伤。事故发生后,黄某家陷入困境,其女儿向工会求助。中山市、区、社区、企业四级工会代表及时将5万救助金送到黄某家属手中,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山市总工会已对1303名困难职工提供帮扶救助金192.45万元。
劳模风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岳巧云:
用科技把守国家生物安全大门
岳巧云,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研究员,一个爱国敬业、扎根基层的普通检验检疫人。她有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动物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系高级访问学者、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生物系博士后、高级副研究员的辉煌简历,却在事业高峰期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举家归国,成为一名普通检验检疫人。
由于岳巧云长期扎根检验检疫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她多次受到各级表彰,2012年荣获中山市“劳动模范”和中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4年获得第八届“南粤巾帼十杰”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15年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9年,岳巧云从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博士毕业,2002年和2003年,她两次获英国皇家学会资助赴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之后的4年,她受聘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高级副研究员。2007年底,正处于事业高峰期的岳巧云,和同样在英国做博士后的丈夫及上学的儿子,全家毅然回国并加入了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同事在口岸截获的生物,常常要送来让她“验明正身”。岳巧云逐步了解到,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达50余种,给我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亿元。对物种的准确鉴定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国门的最关键一环,但目前口岸出入境检疫工作中,通常是将卵、幼虫或者蛹培养成成虫后再进行鉴定,整个检疫鉴定过程时间长达数周,而且由于幼虫的特征差异小,对鉴定者有着很高要求,很容易出现误判。2009年5月,岳巧云立足科技前沿,利用近年来国际上刚兴起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生物种类鉴定,结果短短3天的时间就将口岸截获的未知蛹成功鉴定为红头丽蝇,种类判断准确率为100%,大大缩短了检疫周期。
2010年底,岳巧云关于“建立外来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的提议,推动了“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检疫性有害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的立项,岳巧云承担了其中的“医学媒介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应用”课题,这是检验检疫分支单位首次承担重量级国家课题。
为了完成该课题,岳巧云带领实验室8位科研人员组成的课题组从全国各地采集各种苍蝇、蟑螂等昆虫的标本。为了保证数据库所收集的生物种类更多样化,课题组头戴矿灯,手拿工具,冒着酷暑,忍着蚊虫叮咬,工作到凌晨2点多,跑遍了全国除了新疆以外所有省份。为了热爱的国境卫生检疫事业,岳巧云和她的同事们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开拓着、奉献着。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作为课题负责人,这些年,岳巧云风餐露宿,不辞劳苦,踏遍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采集医学媒介标本489种,70000多头,建立参考物质50个,获得DNA条形码数据10000余条,建立了1个分子检测平台,使口岸截获媒介生物的检测时间由20多天缩短为不到2天。她近年先后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质检总局课题、英国心脏研究基金课题等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10多项,输出行业标准10项,主编专著2部,参与出版专著3部。多次应用DNA条形码成功鉴定截获杜比亚丽蝇、澳大利亚麻蝇、褐小家鼠、环带林蚊等国内未见分布种,目前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成功鉴定上海、深圳、秦皇岛、广东等口岸送检的媒介生物3000余批次,为护卫国门生物安全、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