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就是通过我们把党中央、自治区的声音传播到每一名基层群众,只有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到人管用有效。”这是西部钻探住喀什地区泽普县阿克塔木乡阿克塔木村工作组副组长吐尔逊江·依里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2016年2月住村以来,他就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基层宣传讲工作。如今,他幽默风趣的宣讲方式、睿智的语言以及熟悉的背影,已成为阿克塔木村宣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坚持自我提升 当为群众解读政策的先行者
为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吐尔逊江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他注意加强新疆“三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惠民政策、宗教“极端化”相关知识,系统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等上级会议精神,自觉提高理论修养。工作之余,他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通过这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言语表达能力,让理论知识“口语化、大众化”,让老百姓听得懂、受教育。

深入田间地头 倾听最基层群众的心声
作为党的理论宣讲员,他坚信,理论只有走近群众、贴近群众,才能被群众接受。针对“草根”宣讲面对的多数是基层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为了掌握群众想听什么、最迫切关注什么,他尽其所能,针对百姓所求,走农村、进农院、入农户,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最佳的讲课方法,并利用自身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精心设计宣讲内容,围绕宣讲主题来选择素材,用活身边勤劳致富、邻里团结、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各类典型事例,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撰写宣讲提纲,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等,用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方式,送到千家万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方式吸引群众、用真实的情感感染群众、用有力的实事依据说服群众。
住村以来,他主动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开展宣讲40余场次,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讲清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及时清扫老百姓头脑中的思想垃圾,占领宣传思想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知识武装老百姓的头脑。
用“苞谷囊”式的语言,传播党的声音
在村里宣讲,多数听课群体是不识字的农民,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是讲党的话、讲群众话、讲当地话,力求接地气、草根化。他非常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听课的对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牢牢把握宣讲阵地,充分利用“五个主题日”、党团活动时间,结合“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围绕农村青年思想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两学一做、“去极端化”、民族团结、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维护社会稳定等主题撰写宣讲稿,总结提炼出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优质宣讲材料,让听课者很容易听明白,强化政策法律知识宣讲和民族团结宣传工作。

他以《关于各级“访惠聚”工作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通知》为指导。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讲清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用铁的事实批驳“三股势力”煽动民族分裂、挑起民族对立、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号召村民协手共筑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共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这种‘短、平、快’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引起群众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宣讲任务。
吐尔逊江·依里江独特的宣讲方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在凝聚人心、引导各族群众坚定跟党走、促进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推进去极端化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住村工作组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