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犹抱少年心,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艺范儿老人”。创作诗歌、排练粤剧、参与大鹏新区关工委工作,年近古稀的大鹏老人罗育灿退休后反而更加忙碌了。然而,这种忙碌在罗育灿看来,更是一种享受,他以诗歌、剧本、书法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传播正能量,影响并感染着周围的人们。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这样才活得过瘾,活得有价值。”
以诗歌传播正能量,在大鹏人眼中,罗育灿是当之无愧的本土“诗仙”。几十年来,罗育灿用自己的诗歌、散文宣传大鹏人物故事、民间传说、山海风光等,使很多外地人从他的作品中感悟深圳、感悟大鹏的美丽。2008年退休后,罗育灿坚持每天写一首诗,练几个小时书法,以此为乐。至今,这位大鹏“诗仙”已有3000多首作品。此外,他创作的小说《鹏城乡土故事》、诗词集《鹏岛潮歌》《大鹏三十韵》等作品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读本。这些文字,给大鹏的历史人文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资料,也为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带来了别样的快乐。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罗育灿每天坚持将创作的诗词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同时参加市网宣员“金光耀鹏城”活动,每天发表正能量诗词。
以剧本弘扬“忠义”,罗育灿还是一位传承红色正能量的“草根剧作家”。 2016年初,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在央视播出,在第三十八集的《鹏城村——忧天下 担道义》中,镜头下的罗育灿正在排练粤剧《抗日英雄刘黑仔》。作为一名老鹏城人,罗育灿对本土抗日传奇英雄刘黑仔的故事耳熟能详。他告诉记者,1944年2月,刘黑仔抢救美国盟军飞行员克尔一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为宣扬刘黑仔的英雄事迹,他十多年来四处奔波,自费创作剧本,义务联系排练演出。目前,这部粤剧已经演出30余场,并于2014年11月30日登上深圳凤凰大剧院,获得“第五届深圳粤剧节”优秀剧目奖。
“泼墨挥毫寻宝藏,描龙画凤绘飞禽。搜典寻经询朋意,布局谋篇独自斟。赋就新诗千百改,白头搔短不胜吟。” 采访中,罗育灿随口说起的就是自己创作的句句诗文。他说,这首诗正是他退休生涯的真实写照,创作能让人感到快乐,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更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成就感和获得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鹏人,他今后还要多写一些好作品,宣传美丽大鹏,做一个于人民有益的快乐人。
正能量微语
你讲我讲大家讲,讲中国故事,讲光荣传统,讲优秀文化,讲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