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正能量 > 正文
   
 
正能量在传递 沈昨又现一起“扶老人”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7-28 07:32  来源:新浪
 
 

  

  新闻回放

  7月25日,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一名83岁的老人在烈日下身体不适,几乎要摔倒。偶然路过的本报记者、附近好心市民和出警民警接力帮助,将老人送回了家。

  

  首次报道题目:《老人要摔倒扶不扶?本报记者:扶!》

  本报7月26日报道版样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 仓一荣)昨天,本报记者、热心市民和民警接力帮助老人的事情刊发后,就这件事以及“扶不扶”这个话题,本报收到了读者、网友们的热烈反响。

  令人振奋的是,正能量在传递。昨天,沈阳又发生了一起“扶不扶”的事情:一位热心市民路遇老人摔倒,也上前帮助了老人。

  老人儿子:

  感谢好心人

  昨日,很多读者、网友看到报道,看到被帮助的老人没有去医院检查,所以很担心老人的身体情况。

  记者从老人所在的社区了解到,老人身体已经无碍。记者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史先生。史先生向帮助了父亲的本报记者、热心市民和民警反复表示感谢。

  史先生说,当天父亲独自在外遛弯,可能是因为天太热,有些中暑了。史先生说,父亲的身体一向不错,在此大约一周前,史先生曾带父亲去医院做过检查,发现父亲身体还好。

  史先生平常在黑龙江大庆市工作。昨天,史先生已经赶回到了父亲身边照顾。“真的特别感谢那些照顾我父亲的好心人们。”史先生说。

  ■最新动态

  老人摔倒 市民开着手机视频去扶

  对于所有好人好事的报道,我们都希望新闻中记述的正能量能够不断传递下去。

  令人振奋的是,昨天在沈阳,又发生一起过程类似的“扶不扶”的事情。

  当日15时许,在浑南区沈本大道和创新路交通岗,沈阳市交通局沈河分局工作人员崔宁日驾车正在停止线后等信号。因为此处是一个很宽阔的交通岗,当信号灯变绿后,崔宁日驾车直行,行驶到交通岗正中央的位置才发现马路上躺着一个人,看上去是一名老人。

  此时,经过交通岗的车辆不少,车速又快,老人一直躺在地上很容易发生危险。崔宁日赶紧把车停在路边,然后打开手机视频,跑到老人的身边。

  崔宁日说,他看到老人时,老人腿上压着一辆自行车,面部朝下。崔宁日走过去扶了老人。老人意识清醒,但是脸部和嘴部都受了伤,腿脚被自行车压过,一时间不太灵便。崔宁日便扶着老人走到了路边。

  老人摔倒的地方,旁边路面上是有轨电车的轨道,疑似是骑自行车经过轨道时不慎摔倒的。

  崔宁日扶老人去路边,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忙打120或者联系家属,还提出要开车送老人去医院,都被老人婉言谢绝了,不断地说“已经没事儿了,没事儿了”。

  崔宁日说,看上去老人并不是犯了什么疾病,而只是摔了一下,所以他才放了心。崔宁日于是返回自己车里,给老人拿了一瓶水。

  这个过程中,老人一直不断地在对崔宁日说着“谢谢,谢谢”。随后,老人自行离去。

  热心人自述曾有过被误会经历

  昨天并不是崔宁日第一次遇上“扶不扶”这个事儿。曾经他选择了“扶”,却被人误会,受了点小委屈。

  崔宁日说,大概在两三年前,在沈阳市五爱市场地区,他当时正在附近路边执法工作,穿着制服,佩戴着随身执法记录仪。

  “路边儿上,我看到一位老大娘自己不小心摔倒了,旁边没有人上去扶她,我就赶紧走上去扶她。没想到,老大娘看了我一眼,说是我把她撞倒的。”崔宁日说,“她这么说,我吓了一跳。然后我对老大娘说,我是正在附近执法的工作人员,身上穿着制服,还有执法记录仪也正开着。”崔宁日说,他说完“执法记录仪开着”的话,老大娘看了看他,没再说什么,直接走掉了。

  但昨天,当又一次面对“扶不扶”的选择时,崔宁日选择“扶”的答案没有变。

  “大马路中间倒了一位老人,旁边什么人都没有……说实在话,当时那场景,打眼儿一看真的太像碰瓷了……”崔宁日说,因为之前的那次经历,担心被讹的念头瞬间的确出现在脑中。

  但瞬间的疑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一个念头:“几年前,外地不是有个小孩在大马路上被撞了,被车碾压过去。好多路过的人看到了都视而不见。我本身也是孩子的父亲,我当时听了那个新闻之后,心里特别特别的难受。”崔宁日说,在他把车停在路边的过程中,至少有二三十辆车经过,但都没有停下来,而是直接开走了。“那老爷子倒在大马路中间太危险了。我想,如果我也直接开过去了,万一第二天看到新闻报道,说此时此地一位老人被碾压受伤甚至不幸去世,我想我肯定会一辈子良心难安的!”崔宁日说,于是他便没有犹豫,上前去帮助老人。只不过这一次,他身上没有带执法记录仪,于是便提前打开了手机视频。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

  “扶啊,这必须得扶啊!先救人再说。是不是碰瓷的或者会不会被误会,这些都是后话。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先找些办法,保护一下自己。但是不管怎样,得先救人再说。”崔宁日说,“我相信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头一次我被人误会了,可这一次,老大爷一直在不停地对我说谢谢,这说明,还是好人多。所以,如果再有第三次,我还是会选择——扶!”

  ■网友声音

  希望法律给好人保障,让坏人却步

  网友“EddieXX”:厉害了,我是不敢扶。

  网友“曹先生”:好人一生平安。

  网友“轱辘咕噜”:曾经在地铁站看到一个男孩子,大约18岁~20岁。从刚到站的地铁上出来,走路有些摇晃,然后就忽忽悠悠摔倒了。我在下楼楼梯一半位置,看到很多从男孩子身边出站的乘客,并没有人过去帮忙,而是有一段距离的一位大娘跑了过来,问“孩子你怎么了”。看着其他人各种各样的眼神,和停住却并没有靠近的脚步,我只能说,年轻人有时不如上岁数的人热心。真的不希望热心在青年人中泯灭,从而变得冷漠起来。

  网友“书宇”:问题是,讹人者多数不会得到任何惩罚,讹到了就算赚到了,违法零成本。如果按诈骗入罪,相信更多人会排除顾虑。希望法律给好人保障,同时也能让坏人望而却步。

  网友“V碎梦V”: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不是不想扶。中国毕竟是礼仪大邦。

  网友“我不是女神XX”:最美记者!为你点赞!

  ■夏季提醒

  高温天气最易引发六种疾病

  夏季也容易感染一些夏季疾病,尤其是在高温的三伏天里,很容易得一些高温天气引发的疾病。现在为你介绍高温天气最易引发六种疾病,以及高温易发疾病的预防方法。

  1.热射病

  热射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热射病的表现为高热(>40℃)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典型性热射病两种类型。前者多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后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无论哪种类型均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2.伤风

  炎热的夏天,有些人会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口干舌燥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热伤风”。风热之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夏季往往夹有暑、湿,故在患热伤风的同时,兼有身热有汗出而热不解,头胀如蒙,胸闷、泛恶、胃口差、口淡而粘等症状。

  3.皮肤病

  进入7月份以来,皮肤科门诊患者络绎不绝。根据某医院公布的近期门诊情况看,夏季高发的皮肤病主要有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真菌性感染(手足癣、股癣)、日光性皮炎等几种。过敏性皮炎最为常见,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因紫外线、芒果、菠萝等水果可能引发此病。

  4.脑血管病

  桑拿天气压低,天热人体出汗多,这种天气会导致突发性眩晕、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患者增多。在空气流通不好、气压低时,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当气温达到35℃时,加上出汗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黏稠会诱发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甚至猝死。

  5.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即我们所说的“中暑”。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6.颈椎病

  夏季天气闷热,有时阴雨连绵,气压的反复变化,使身体的正常运转收到外接干扰,如果再遇冷风一刺激,就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收缩,造成后关节紊乱。此外,上班族大多有这样的共同点:工作时间紧,压力大,活动时间少,室内环境差,长时间伏案工作,频繁使用电脑等,这些行为、习惯都易引发颈椎病。

  身边有人中暑牢记5要诀

  1.搬移

  迅速将中暑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降温

  中暑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中暑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能量,传递,沈昨又,一起,扶老人,新闻,回放,7月,25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