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国税局党员干部吕雪芬当选8月“中国好人”,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20年来,吕雪芬助人为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资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吕雪芬助人为乐二十载的事迹值得点赞。但其中最让我感动的细节,是看到了善心的传承:吕雪芬的爱心之举,起初并不被女儿理解。后来她带着募捐的钱物,与女儿一起看望了一群残疾弃婴,深深触动了女儿。此后,女儿跟上了妈妈的步伐,也成为一名扶贫助困的小志愿者。
在她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小家”与“大家”的相辅相成。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今,很多家长为怎么教育孩子而发愁。其实,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不是无孔不入的补习班,也不是高大上的暑假游学,而就是每一天的言传身教。吕雪芬的女儿也成了一名小志愿者,正是受到了母亲的感染。不难想见,在这样的家风下成长的子女,将来也必然将助人为乐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此外,吕雪芬也带动她的同事投身到公益之中。一个人有善心、做好事,数十年如一日,已经非常令人敬佩了。还要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做好事,这更是了不起的境界。当然,这份深刻的感染力,并不是靠时时刻刻把大道理挂在嘴边,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出来去感召他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当这些好人好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深入人心的力量。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只不过需要适宜的“阳光雨露”来帮助其成长。对很多人来说,吕雪芬这样的好人故事,就是最好的“阳光雨露”,触动我们内心的善良生根发芽。传递社会正能量,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总有一些走在前面、做在前面的道德模范,点燃公众心中文明向善的火种。从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力量、善良的可贵。
一个文明的社会,其实未必需要每个人都做出多么大的好事。但只要每个人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身边好事,坚持做下去,就能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去做这样的好事。常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身边好人们就用自己的行动示范着如何做好一件小事,示范着何谓好人。一传十十传百,善心的强大感染力,自然会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