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历史资讯 > 正文
   
 
清代乡试共9天6夜 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号舍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4-08-27 09:33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因为乡试的三场考试,每一场都历经3天,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常。                                                                                           

清代时江南贡院内的号舍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戎丹妍 赵杰,原标题为:《清代乡试共9天6夜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号舍》。

眼下这个季节,正是古代学子赶考的时候,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江南乡试在农历八月初进行,又称作秋闱。多年寒窗苦读的学子能否加官进爵、鲤鱼跃龙门就看这一回了。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作为乡试考点之一,每到此时也就进入最热闹的季节,大江南北的学子纷至沓来。

岁月流转,昔日江南贡院,今日变身为中国科举博物馆,并于近日正式开放。在这里,大家可以全面了解古代考生是怎样参加科举考试的,并且还能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现场的紧张气氛。考生们都要经过哪些考验才能进入考场?进入考场又会面对哪些考验呢?近日,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在江南贡院老馆长周道祥的带领下,走进了中国科举博物馆,体验了一把古代考生的酸甜苦辣。 

科举考场

江苏安徽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乡试”

江南贡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孝宗年间,公元1168年,建康(南京)知府史正志在这里创建了建康贡院,此时的贡院只是作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也不多。如果遇到考生增多,则借用附近的寺庙举行考试。

直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江南贡院才开始被用作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和会试场所。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仍是留都,江南贡院依然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因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与考试的士子日益增多,原有的考场显得越来越小,于是朱棣下令进行扩建,改建成“江南贡院”。

后来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到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经非常具有规模。占地约30万平方米,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同考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等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为全国考场之冠。考生最多,状元也最多,单看清代,考生中考中状元的人就达58名,占整个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

因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清初都属于江南省,到康熙时期才划分为苏、皖两省,但政治、军事仍为一体,所以清代的乡试仍沿用明制,即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江南乡试”。

据江南贡院老馆长周道祥介绍,今天夫子庙内平江府路的得名就是因为这条路周围当时建设的是苏州考生的号舍。

科考之路

考试资格

身家清白、不能冒籍、不能匿丧

要实现金榜题名,首先,除了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还要经过重重关卡,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特别到了清代,学子必须先通过童试考上秀才,才能到江南贡院参加乡试。

“那时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首先要有参加考试的资格,比如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在服丧期间参加考试,不能冒充户籍等等,还要请保人作保,如果发现有一条违反规定,不仅本人要受罚,连同保人也要受罚。”周道祥说。

 
 
 
责任编辑:
卢静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清代乡,试共,9天,6夜,考生,吃喝,拉撒,号舍,核心,提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