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地方频道
天阅媒体
网络时报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科技
体育
公益
旅游
评论
公司
法治
生活
购物
军事
民生
房产
时尚
游戏
头条
财经
股票
理财
娱乐
电影
综艺
汽车
文化
人物
能源
饮食
健康
焦点
佛学
教育
历史
综合
滚动
天阅网
>
生活
> 正文
财经新闻
娱乐新闻
体育新闻
军事新闻
热点评论
一家三代四口接力守护重庆山林,生活一度靠打工补贴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4-01 15:10 来源: 澎湃新闻网
代小林和同事栽种的柳杉 澎湃新闻记者 刘霁 图
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绵延着3000多亩森林,这仅是4.28万亩的大圆国有洞林场的一部分。
这片广袤的森林,几乎就是49岁的护林员代小林全部的生活、人生和世界。他的父亲也曾是这里的护林员,代小林兄妹打小就跟着父亲巡山护林,后来兄妹二人都成了这里的护林员。就在去年,代小林的儿子代稚力也进了林场。
代家是这片林场里唯一的“林三代”家庭。
不同于代小林是子承父业,代稚力则因林场改革购买社会化服务才进的林场。
“他们两代人从小就生活在林场里,感情自然比其他人深厚,留在林场工作也无可厚非啊”。同事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代小林生在林场,长在林场,娶妻、生子也都在林场,如今仍然生活在林场。相比于儿子还曾在北京、上海等地闯荡过,代小林几乎没有远离过这片森林,“我连到重庆市区都迷路”。
深山森林虽然深邃、广袤,但对代小林来说,这里却简单清晰得像那几条巡山路线。
代小林准备骑摩托车进山巡护
父亲的故事
3月15日清晨,大圆洞国有林场洞口管护点飘起了蒙蒙细雨。
代小林拿上镰刀,骑上摩托车,穿着深蓝色工作服向大山深处进发,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这次的路线是通往海拔1400多米的坪山。
代小林有一米八的身高,棕褐色的皮肤,和他种的柳杉的树皮一个色彩。虽已49岁,但身姿挺拔,加之不善言辞,站在人面前,本身就像是一棵柳杉。
摩托车只能骑到进山口,然后就需徒步。
进山时候都是上坡路,极为陡峭崎岖,路是由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山里湿气重,加之连日的雨,路很滑,稍不注意就会摔一跤。
这条线路由代小林的父辈们开辟出。父亲代全忠退休后还经常说起这条路,觉得这是老一辈为代小林这一代人打下的好基础。
代小林坐在层层厚叶上,回忆起自己从小就开始上山的情景。
在他8岁那年,因父亲常年住在林场不回家,父母之间的感情逐渐破裂,母亲最终选择了改嫁同村人。
此后,他和妹妹被寄养在叔叔家,每逢寒暑假就被父亲带上山,跟着他一起巡山。
那时候,从家到林场的管护点,要先坐车到太和镇,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代全忠肩挑着扁担,两端各一竹筐,代小林和妹妹各坐一个。
坐在竹筐里的代小林,清晰看见父亲豆大的汗珠从黝黑健壮的肩膀上流淌,“他比我健谈,黝黑的皮肤,个子不算高,但很健壮。”
巡山主要是查看有没有人在森林里生火,乱砍滥伐,还要割掉树木周边的杂草。
父亲巡山时,时不时抚摸栽种不久的树苗,“像抚摸自己的孩子”。这些举动也感染到了代小林。
1987年,代小林初中毕业后也进入林场工作,成为“林二代”。
父亲将自己用的一把镰刀交到代小林手里。代小林记得,那把刀很锋利,只是木制刀把年久有些腐烂。他一直遗憾的是,未能将这把镰刀保留下来。
代小林加入林场没几年,父亲就退休了。但父亲还时常进山来看望他,希望他坚持下去。“父亲常说的就是,现在的条件比他们那时候不知道要好多少”。
从洞口管护点出发,先要骑摩托车十几分钟,然后再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坪山管护点。这是如今代小林巡山的几条线路之一,每隔一时间就要走一次。
巡山沿途除了飞鸟啼鸣,还有潺潺溪水声。代小林说,要不是这片林子保护得好,怎么可能有这么清亮的溪水,“有青山才有绿水嘛”。说罢,他弯下身体,用嘴直接吮吸流水。
海拔800多米的高山,大圆洞林场的洞口管护点
自己的生活
抵达坪山管护点时,已接近中午。
如今已经废弃的坪山管护点,条件颇为艰苦。
海拔1400米,已经废弃的坪山管护点破败不堪。
房子用泥土坯垒成的,既不通电,没信号,十天半月也不会上来一个人,离最近的集市也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
代小林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六年,陪他一起的还有妻子谭玲。
与代小林相比,谭玲比较健谈,善于表达。虽人到中年,柳叶眉依然修饰得那么齐整美丽,染一头棕红色头发。
谭玲来自重庆永川区的书香门第,与代小林走到一起完全是个意外。
1984年,谭玲18岁那年的春节,她与妹妹到江津区德感镇杨林村的亲戚家耍(玩的意思),恰巧代小林也在。
代小林一眼相中了谭玲,他托谭玲妹妹要到了她家地址,去了一封信。
信的大意是:“谭玲,我想和你耍朋友(谈恋爱的意思),你要是同意就回我封信,不同意就不回。”
谭玲回忆起信中内容也笑了:“满篇的错别字,关键是把我名字还写错了,玲写成了铃”。
“耍朋友”三个字,代小林画了两个小人代替,落款时还画了一对鸟。谭玲边回忆边笑,像情窦初开的少女。
聪敏的她当然知道这封信的来意,原本不想回信,只是气不过把她名字也写错了,便回了一封,指出了他的错别字。
代小林误以为这是谭玲答应了,便又去了一封信,邀请她暑假到山上游玩,信中描绘了山里是如何的美。
性格爽朗的谭玲没多想,就真去了代小林所在的管护点。时值盛夏,她穿一袭白色长裙,梳着两根辫子。山高路远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半路还突降大雨,到了目的地就感冒了。
代小林的细心照料,赢得了姑娘芳心,以身相许。代小林回忆此事,憨厚的外表难掩一丝骄傲。
恋爱是浪漫的,生活则很“骨感”。
夫妻两人曾经在林场的多个管护点住过,但坪山管护点是最苦的,他们在这里住了6年。
代小林还能记得那时候的苦日子,他需要走路到山脚下的太和镇或是山另一面的四川地界的自怀村,去买米面油等生活补给品,来去就是四五个小时。
那时,山里还没有通讯手段,基本靠吼。
妻子谭玲会估摸着时间,扯着嗓子往山下喊,“回来了没有”,然后声音就回荡在整个山谷中。代小林若是听到了,就也扯着嗓子回应一声。
那个时候大圆洞林场需要自负盈亏,只能在造林的同时也砍树卖钱。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开始禁止砍伐长江上游的森林植被,林场收入缩水,有时候还拖欠护林员的工资,代小林一度只有七八百元每月。
这点钱实在不够一家人的开支,儿子代稚力上职业高中的学费也是一大笔开销。
护林碑上写着代小林的名字,他负责看护这片林子
代小林不愿选择辞职,“父亲让我看好这片林子,我得信守承诺”。
补贴家用的重任落在了谭玲身上,她只身一人在上海打了4年工。她说,既是支持丈夫的工作,也是为了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谭玲在外打工期间,每月代小林去山下的太和镇集市采购生活必需品时,才能找公共电话与妻子通一次话。
2008年时,谭玲患胸腔积水,不得不回家养病。由于曾受病痛折磨,如今48岁的谭玲显得苍老些。代小林说,这辈子最亏欠的人就是妻子。
在坪山管护点徘徊了一会,代小林开始下山,半路看见一排排柳杉林立于低缓坡。
代小林停下脚步,抚摸着其中的一棵说,这片应该就是当年父亲那一辈人栽种的。
儿子的抱怨
下午1点多,代小林走到山口处,在一农户家吃完午饭后,开始往回走。
路上,他指着远处山坡上一片整齐划一的松柏嘿嘿地笑了,“你瞧,那些是我前两年栽种的”。
与亲手栽种的树苗成活长大一样,儿子成为护林员也令他欣慰,“我相信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2016年10月,28岁的代稚力进了林场,成为一名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他也是整个林场年龄最小的护林员。
在这之前,他在建筑工地做现场管理人员,跑过毗邻重庆的贵州,也跑过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代稚力能进入林场,源于国有林场制度的一次改革。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方案规定,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
代稚力就属于林场购买的社会服务。
在林场他每月挣的不多,只有1900多元,这比在工地少了近一半。但好处是,林场有保障,会为护林员缴纳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这也是代稚力回林场的重要原因,“林场苦是苦了点,工资还低,但有保险啊,心里有底。”
林场工作和在外的日子有何不同?对于这个问题,代稚力有些矛盾。一方面说,巡山的时候并不会想起那段日子。一方面又坦言,那段日子很自由,与工友们在烧烤摊喝酒到天亮,与曾经的女友吹过上海外滩夏夜的风……回想这些时,他像个涉世未深又充满好奇的高中生。
代稚力一再提及父亲十年后退休一事。在他看来,接班传承很自然合理,“我爸还有十年就要退休了,我得回来接班,这挺正常的啊”。
巡山途中
代家是林场里唯一的“林三代”家庭。
与代小林一起护林的46岁的蔡云贵认为,祖孙三代护林,这是“没出路的出路”。蔡云贵是“林二代”,但他表示,绝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再做护林员。
“这哪是人呆的地方啊。”另一名护林员这样感叹。
和代稚力同一批进的林场李飞则不这么认为,“他们两代人从小就生活在林场里,感情自然比其他人深厚,留在林场工作也无可厚非啊。”
代稚力告诉澎湃新闻,没编制的护林员在条件相对较差的管护点工作,并且调动频繁。
他本人即将调至九层岩管护点,那里是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至今没有通山公路,房顶因年久失修还漏水。
巧的是,代全忠和代小林都曾在九层岩管护点工作过。代小林对那个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是有一段由石面硬凿出的台阶路,路的两边都是悬崖。
就在巡山的前一夜,代小林与儿子代稚力视频通话,听不清说什么,只听到他嗓门有点大。“他只是抱怨要到新的管护点了,需重新熟悉巡山路线。”代小林说。
在结束一天的巡山工作,返回管护点的路上,代小林反复说:“年轻的时候怎么能不吃点苦呢。”他觉得儿子一定不会让他失望的。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一家,三代,四口,接力,守护,重庆,山林,生活,一度,打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
上一篇:
民法总则: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
下一篇:
跟随子女来苏州生活的老人 不愁吃穿最缺“玩伴”
最新推荐
60款豪宅花园设计,自然安静的生活就该如此
“老夫少妻”生活是一种什么感觉?过来女人
亚洲第一大力士:斩获60多奖牌,生活仍是举
苏炳添赛场成功生活中也是赢家,妻子邻家风
人到中年夫妻不和谐?不如将床头柜变成“生
亚视一姐陈秀雯近况,2年没拍戏生活惬意,
《机智医生生活2》10句催泪台词!「有时候
通过体验创造生活梦想
人心就是江湖--我的打工生活(六)短命小食
有生活的笔墨,有传统的创新|新金陵画派五
「万科」户型十大生活场景的优化点
虽然生活不简单,但尽量简单过
家不分大小,里面装的都是一家人的生活
杭州杀妻碎尸案,不是她死就是我亡的二婚生
《向往的生活5》收官,4大细节暗示我们可能
一批新规8月起施行 哪一项对你生活影响最大
“向往的生活”四季播出后,第五季也迎来了
人生不易,请好好珍爱自己!无论怎样,都请
《我们的新生活》上映,笑点与泪点齐飞,这
杨乐乐曝真实婚姻生活:女人一旦当了妈,就
图文资讯
深圳文化“活地图”的喜与思
新房子、老物件,回忆和现代气息
安徽省企业发展研究会传统文化产
35岁女主晒独居生活,不豪华但却
助力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聂飞平: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智能
台州日报论“九富”⑦丨构建文化
“红色文化在陇原”小程序正式上
他是我们的家人
北京市司法局:刘宏伟律师对当代
北京市律师协会:刘宏伟律师对当
丰台区司法局:绝凌高处多风雨,
北京市司法局:绝凌高处多风雨,
北京市律师协会:绝凌高处多风雨
丰台区律师协会:绝凌高处多风雨
丰台区司法局:刘宏伟律师对当代
丰台区律师协会:刘宏伟律师对当
易地搬迁“挪穷窝” 搬出幸福新
“铁塔”之下,生活更便捷
13场活动带来多重文化体验
刘宏伟律师个性坚强的三个外在表
返乡青年创业 川芎种出好生活
85岁钟南山院士为何身体如此硬朗
52岁邓文迪现状:在美国拥有亿元
东盟代表“亲密”接触荆楚文化
文化名人访谈丨舞台演绎感悟人生
关于天阅
援助天阅
广告合作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05049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