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锦在支教。
记者 臧波
帮助别人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受助者用助人来回馈社会。
2013年的夏天,记者第一次见到张文锦, 她是一个眼神清澈、略显腼腆的女孩。 家境贫困的她对记者说:“我想上大学。 ”那一年,《张家口晚报》“山城一家亲·助你上大学” 公益活动帮她募集了6000元学费。 怀揣捐款,张文锦成为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时隔四年,张文锦的变化让记者惊喜,她成为一名热爱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 大一时,她参加吉林市“心语”志愿者协会,组织同学们向新疆和田地区捐助衣物、义卖“中国结”为残疾人筹款等。去年夏天,张文锦组织大学同学利用暑假到四川广元市瓦砾乡进行支教, 他们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知道了大山外面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张文锦负责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 每天早晨,这些孩子们跋山涉水徒步一个多小时才能来到学校, 可是却很少有人迟到。 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张文锦在支教过程中流下的有汗水,更有泪水。在一次作文课上,张文锦给学生们布置了“我的妈妈”的作文题,角落里一个小男孩迟迟不肯下笔,他嘴里嘀咕着“我一点都不想我的妈妈。”看着他倔强的小脸,眼眶里含着泪水却怎么都不肯让它掉下来,张文锦很心疼。这个小男孩还有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哥哥,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妈妈远走他乡,音信全无, 只有70多岁的奶奶照看着兄弟俩的生活。为了不让奶奶担心和失望,兄弟俩从来不提找妈妈的事, 却每天都在想着妈妈。
支教的过程让张文锦时刻自省,她说:“我虽然生活条件差一些, 可我还有健全的家庭,爱我的父母陪伴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参加志愿活动,是张文锦的选择,也是她回馈社会的方式。她与当年资助她上大学的爱心人士只通过一个电话,但她永远都记得那个“好心的庞叔叔”。 她说:“我很感谢四年前庞叔叔资助我的6000元学费,他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我,更给了我心灵上的抚慰,这种感动让我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