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的上海格外热闹,除了每年如期举行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2017年,中国室内设计周首次由北京移师上海,在9月11日至16日,与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合并举办。
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创办于1996年的中国室内设计周,在经历了20多年精心培育后,已经成为了集国际化、专业化、学术化、多元化等特点为一体的行业盛事。此次双节合并,更是成为融合了全球顶级设计、技术、材料、应用于一体的跨领域盛会。同时,与2017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2017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一起,依托上海的国际化地位和发达的经济优势,力图打造引领设计潮流的标杆。
抛去了从前的一个又一个的圈子,一场又一场的论坛,以及一次又一次观点的交锋。这一次,揭开设计的表面繁荣,直奔设计的核心价值,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站了出来,抛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的论题。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崭新策展班底的鼓动之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气势嚣张、值得消磨时间去细细观望的设计周。《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和北青·家居(beiqinghome)作为特邀媒体,在9月的魔都见证了此次兴师动众的“设计界头脑风暴”。
现状
浮躁的市场掩盖着设计的糟粕
“认清你自己,这是活在世上最困难的事”。如泰勒斯所说,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看清自己,是种能力。从本届设计周的出发点来看,“引发自省与思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组委会看来,当前的设计行业和设计师们,在看似红火却浮躁的设计环境中,几乎无暇“认清自己”。在各种喧嚣的商业行为中,一些设计师丧失了对设计灵魂的追求,为设计而设计、过渡渲染、抄袭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视功能与本质,试图用“风格”迷惑大众;一有机会便夸夸其谈,“一招鲜”吃遍天;更有甚者将设计这件事当做社交必备,极力包装自己而并没有将心力花在设计本身。
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的多个话题板块,一一洞见了设计界的危机。尽管直白,却一语中的。设计师曾经那些“飘在浮躁的半空中等待人傻钱多者上钩”、“乐在大师大咖大腕的名号上自嗨”、“躺在传统而守旧的观念上不思进取”、“窝在一成不变的套路里只盼着合约再大一点”的“好日子”,或许将一去不复返。
进行时
重新定义
设计不该止步于实用、功能、美观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实用、功能、美观,这些最基本的要求甚至未来都不会被称为设计,如何将新兴的理念、科技、服务融入设计之中,或许才是思考未来设计的根本。这是因为设计越来越没有边界,生活需要更加融合。设计师如何去创造新的思维,设计师如何去打破现有的设计疆域,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中国室内设计周上,在多场活动中都能找到破局的钥匙。
在中国室内设计周的标志性品牌活动——中国国际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上,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引人深思的设计高峰论坛也为本届设计周漂亮开场。围绕着“设计·共享”这一主题,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和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展开了精彩演讲,也联手奉献了一场没有人退场、掌声不断的分享论坛。
矶崎新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四个案例,分别从剧场、美术、音乐和影像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在矶崎新看来,设计是没有领域的,设计也是相通的,如今的设计更应该是综合领域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给社会、给人们的生活、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最后以怎样的姿态呈现,是需要更多人思考的。而在朱青生看来,设计早已经不是从前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年代,在当下设计已经无处不在,设计也在为每一个人服务。这也是因为人的价值在改变,今天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重视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被服务的可能。设计需要保证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这才是设计未来的价值所在。
洞见未来
快速变化的世界
需要更包容的设计
如今,室内设计从“重装修”向“重装饰”转变,也在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历史性演变。而当打破设计疆域成为必然,对于未来设计师的要求自然更为严格。除了深厚的专业知识,设计师或许要全面地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从建筑到室内再到软装,国外已经走出了一条成熟且专业的道路,而在国内市场,这一切仍在摸索。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染指”室内设计,将建筑和室内完美的融合成为一大趋势,这类设计师的下探也变得理所当然。而对于传统室内设计来说,由于专业的缺乏、教育培养体系的缺失,造成了整个室内设计行业的先天不足。面对这一变化,如何找到应对的方法更是迫在眉睫。
或许,这才是最大的变革。把自己的内心重新拿出来打碎并重组,打破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式和找到专属自己的核心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的设计要更广泛,所服务和解决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杂。而在今年的中国室内设计周上,同济大学作为专业的学术支持,集合了消融边界——室内设计跨界论坛、顶尖设计师-合伙人制度股权巅峰论坛、未竟之地狂想曲:心设论坛、“设计之外”设计名家艺术作品展等多场同期活动,为设计未来的探索提供最前沿的趋势。
同样,如今的“室内”已经从设计对象转而成为一个新的疆域,承载了有意义的设计、互动的设计、服务的设计、体验的设计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在新兴疆域——室内设计趋势高峰论坛上,来自英国的跨界设计师、米兰世博会英国馆设计师沃尔夫冈·巴特斯等多位嘉宾,就室内设计的新角色、新使命、新领域、新对象和新方法,进行了各自观点的展示。同时,现场正式发布《2017中国室内设计趋势报告》。
拨云见日
新技术黑科技
正在融入日常设计
社会高速发展的增长造就了室内设计行业的繁荣,但主要因素还是时代的造就。设计师群体的发展其实并没有跟上行业发展的节奏,设计师群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仍有待提升,设计师关于现实自我价值的认同也有差距,设计行业也出现了各种流于形式的浮夸现象……当然,面对互联网的来势汹汹,如何采用信息网络、智能系统、智能材料、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提高设计的品质和效率,促进设计行业经营业态和服务方式的变革,更需要有所思考。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化转型,精装修项目的逐渐增多,设计行业同样面临更多的挑战。当越来越多标准化的设计出现时,当建筑、室内等所有细节都在上游解决时,当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高时,专业化的背景以及设计师更高的素养要求也成为必备条件。
让设计归位,还设计于生活,让艺术与设计共生,为设计共享开辟新思路——矶崎新与朱青生的精彩演讲,为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奉上了一个漂亮的开场。当晚,居然杯·2017中国室内设计大奖的各奖项出炉,获奖者分别是———“居住空间奖”:唐中汉;“产品设计奖”:蒋琼耳;“大师奖”:何振强;“公共空间奖”:马岩松;“学院奖”:周维娜、鲁潇。同期,2017中国家居产业创新推动奖颁发给居然之家董事长兼总裁汪林朋;2017晶麒麟·生活艺术家获奖者为吕永中、岳敏君、陈洁;生活家·2017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为:姜峰、何宗宪、陈亮、刘威、张清平、陈耀光、娄永琪、吴滨、黄志达、陈林。2017中国十强室内设计机构也在当晚揭晓(详见室内设计周官方微信)。
未来
唯有功力不破才能走向长远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作为设计行业推动者,敏锐地发现在这个全球知识网络经济时代,室内设计专业和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有挑战也有机遇。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策展团队总负责人戴炜更是直言不讳:“如果说过去的室内设计行业是一个封闭的城池,那么未来的室内设计一定是围绕着各种生态去展开的,这股洪流不可避免的来了。当建筑师开始聚焦产品时,当互联网裹着海量的信息直面世界时,当新型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时,当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袭来时,当社会正在发生变革之时……设计师们都该好好想想,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和国际的设计趋势接轨,顺应行业变革,在繁荣将尽比拼功力的时刻才不会被淘汰。室内设计周的良苦用心在于,汇聚前瞻的、深度的、带有启发性的声音,帮助百万设计师看清变革与机遇的到来。
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找回初心,在学术与实践中找寻新的可能,对于室内设计未来,我们还有很大的期待。而那些脚踏实地的改变,就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