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着《双城记》里,巴黎和伦敦相距四百九十二公里,马奈特一家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奔波于双城之间。在当下的中国,“双城生活”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不论是北京和燕郊、上海和昆山,广州和佛山……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双城记”。
当把视线聚焦到成都,亦同样发现有一群早出晚归、频繁穿越城市边界的跨城族,在成都轨道交通的超速发展下,城市通勤效率在不断提升,他们工作生活的半径也随之拉长。城市一体化的美好未来,正在从想象变成现实……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五点半,成都新都区地铁三号线北段终点站成都医学院站B出口,伴随着“叮叮叮”声音的发出,一辆往返成都地铁和德阳市区的摆渡车缓缓停在了地铁口左前方约20米处的马路右侧,车停稳后前门打开,不时有一波接一波乘客从地铁口出来后便直接上了车,这趟每20分钟一班的客车将载着他们驶向距离成都46公里外的德阳。

▲实拍图:地铁口的摆渡车
今年25岁的小黑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成都工作,父母则在德阳老家,需要在工作日每天两次乘坐摆渡车。小黑告诉楼市君,他是这趟车的常客,从去年7月份摆渡车开通以来就一直在坐,它的开通大大方便了他这样需要的跨城上班的人。
在陆续登上摆渡车的乘客中,楼市君注意到,他们中除了像小黑这样的上班通勤族,还有拎着行李的旅客、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带着工具箱的工人等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从成都的各个角落出发,各自结束一天的奔波忙碌,最终汇聚到了一起坐上了摆渡车。

▲实拍图:地铁站内的摆渡车乘坐指示牌
正在实习即将毕业的的德阳籍大学生明光表示,目前成都往返德阳的交通选择比较丰富,除了此前一直都拥有的大巴客车、动车、拼车外,去年又新增加了地铁摆渡车,这些他都体验过,但综合性价比算下来最合算的还是摆渡车。
“从德阳到成都昭觉寺的大巴车价格和坐动车一样,都是26元,但大巴车需要约1个半小时,动车车程只要20多分钟,但其实还要算上到火车站提前候车及下车后再转车的时间。”明光介绍道,德阳火车站在城市北边,下火车后他需要再转车回德阳南边的家中,其实也有点“折腾”。而摆渡车价格只要6元,单趟虽需花费约50分钟时间,但有一站的停车点离他家近,比较方便。

明光表示,摆渡车除了价格便宜、停车点位于市中心的优势外,还有一点就是运营时间。“目前成都去德阳的最末一班动车是9点46,而摆渡车的末班车则是11点,有时加班出公司晚了,坐上摆渡车心里就踏实了。”
正因为摆渡车存在的种种好处,所以它一经推出便十分受到欢迎。一位摆渡车司机告诉楼市君,“工作日人流量还好,基本能直接买票上车,但一到周五下午和晚上的高峰期,回德阳的人多打挤,超百米的排队人直接甩到了下一个路口,需要大几十分钟才能坐上。”

▲等候乘坐摆渡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
为应对激增的客流,在去年7月20日摆渡车投入运行后的2个多月后,运输部门又增加了10台更大载客量的车辆,发车频次也由平时的20分钟一班增加到了高峰期的每8-10分钟一班。

城市“居大不易”,在大城市生活,通勤对打工人而言,一直是一道考验。
在极光大数据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中,北京、上海、重庆的平均同城通勤时间高居榜首,超过50分钟,成都则以单程46分钟位列第五,算下来往返便超过了一个半小时。

对许多上班族而言,40多分钟的单程通勤时间或许不算短,但对那些需要跨城上班的人来说,这个时间却是一种奢望,因为他们单程普遍都要花费一个半小时甚至更久。
“下班打卡后,算上坐地铁、摆渡车、再转车时间,我这单程算下来差不错需要近一个半至2个小时。”小黑告诉楼市君。
大学生明光表示,虽然他实习的公司不在成都的“国际城南”,而是更靠近地铁成都医学院站的城北,但他从实习的公司出来到德阳的家中,差不多也要耗时约一个半小时。而像他俩一样“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的跨城上班族,整个成都达数十万人。
在《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各大城市跨城通勤人群占比统计中,成都以4%的占比位居广州和苏州之后,和武汉、杭州并列排名第三。也就是说成都每100个通勤者中就有4个人跨城市上班。

根据成都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市就业人员达934万人,4%的占比算出来是37.36万,那么可知,来自德阳、眉山、资阳、绵阳等城市的超过37万人,他们会在每个工作日坐着动车、客车或自驾、拼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来往在双城之间。
每天通勤三四小时,相当于一年有一个多月都在路上,日复一日,早出晚归。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选择这种艰难的“双城生活”呢?

▲地铁与高铁进行换乘
和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那里面革命与爱情的主题不同。现实中,驱使人们过上“双城生活”的主要动因还是经济。而从个人的角度讲,当一名“双城族”,也是他们多重考虑之后的最优选择。
明光对楼市君表示,现在他每天往返成都和德阳,算上地铁和摆渡车每天通勤的交通费用总共是约20元,算下来一个月差不多是400多元,而如果选择在成都租个一居室,在偏远一些的郊区需要1500元/月,如果选择在市中心公司附近,价格则预计往每月2000元以上走了。此外,现在每当自己下班回到家,还有父母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而有期待就有坚持的动力。
对于以后是否会在成都买房定居的打算,明光表示,目前德阳新房均价约每平米8000元,而成都市区的均价基本都2W+了,而且还有严苛的限购条件,想买上房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不同,房价间也存在巨大的剪刀差,但面对大都市富有挑战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年轻人要想获得这些,而代价只是多一些辛劳与牺牲一点通勤时间。

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曾有研究表明,“长距离通勤意味着锻炼和睡眠时间的减少,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毕竟任何细微的疲惫和忍耐,若是加以日复一日这个时间描述,都可能累积成吞噬精气神的阴云。

小黑告诉楼市君,虽然每天跨城上下班会感到疲惫,但更让人感到害怕的是那种“好不容易回到家,睡一觉睁开眼后却又不得不早起去上班”的状态,担心这样一直紧绷的日子持续久了,年轻人的那种激情和梦想都给磨灭了。
楼市君注意到,登上摆渡车的乘客中,除了那些对着手机聊微信、刷抖音、玩游戏的人,还有好几位是一上车便开始眯着眼睛睡觉,他们正在用片刻的闭目养神来舒缓一天劳碌的疲惫。

▲实拍图:正在摆渡车上休息的乘客
那么,什么才是破解双城生活困境的“解药”?
当城市群和都市圈同城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时,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拥抱它。
在日本,长度超2500公里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将人口规模约4000多万、面积1.34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约1/3的东京都市圈紧紧联系在一起,区域抱团发展实现“集群效应”。

▲日本东京
目前,我国长三角、京津冀和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都在发力同城化,各城市群之间的不同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通勤、要素流动等各个方面加快融合。
例如大湾区的广州和佛山,这两个居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自2010年国内第一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广佛线”开通以来,便一直在进行深度同城化,其中佛山15条规划、建设中的地铁线路,更是条条抱紧广州。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人来说,老百姓的来回走动,就像小老哥到小老弟家串门吃饭一样稀疏平常,“双城”正逐渐演变成范围更大的“一城”。

▲图片来自公众号“佛山微新闻”
2020年,中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以此国家战略为契机,成都正在加速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
以成德两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例,目前,德阳除开通成都地铁3号线、5号线摆渡车,无缝对接成都地铁网,还建成高速公路5条,开通跨区域公交5条。在轨道交通方面,公交化运营的成德动车每天开行110列,最快仅需23分钟。此外,四川省正规划建设串联德阳的成都外环铁路,而德阳至成都北站的市域铁路S11线预计最快今年开工。德阳正在打造成都都市圈最佳通勤城市。

▲图片来自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而上述种种举措也十分契合成都目前正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根据十大工程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规划,“十四五”末期,成都地铁运营及在建里程数将达到85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市民平均通勤时间也将缩减到35分钟,并将强化市域铁路建设,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
城市发展正推动成都宜居宜业质量的全面提升。可以预见,对37万跨城上班族来说,以后的通勤会更加便捷,这不仅将拉近城市之间物理上的距离,更重要的还有人们心理上距离。
小黑表示,他希望“双城生活”只是自己人生旅程中的一段经历,而要结束跨城通勤,便需要在一个城市定下来。“父母一直希望我去考公务员,这样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在德阳安定下来。但我自己还是想再闯闯,毕竟成都城市大,机会也多,以后会怎样,一下也说不定,不管怎样,我都会选择向前看。”
每一个向上生长的人都值得尊敬,漫漫跨城通勤路虽煎熬了点,但每一次的往返,都演绎着努力生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