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知,随着人们对康养旅游意识和出行需求的增强,康养旅游将会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6月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上,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侯胜田指出。

“中国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启蒙阶段,启动阶段和起飞阶段。”侯胜田介绍,目前我国的康养旅游产业基本处于启动阶段与起飞阶段之间。
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启动“十百千工程”,这一工程要求三年内在全国建起十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一百个示范基地、一千个示范项目。侯胜田介绍,此工程的启动意味着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起飞就在不远的将来。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超疫前同期水平,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康养旅游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侯胜田指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缩短,必然会对康养旅游产生更大的需求。
“中医药将在中国医疗康养旅游领域发挥突出的作用。”侯胜田指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第二,中医药成为最能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在国际康养旅游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主要在‘双循环’格局下发展,这意味着康养旅游发展,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主要的机会在于中医药医疗康养旅游,吸引外国人到中国做康养,来体验中医药文化。”
侯胜田建议,在国内循环方面,要积极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提升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中医药与温泉康养、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工作,重视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