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剑阁“大肉会”传承800余年 川北特色民俗文化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17-03-01 18:53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3月1日讯 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三,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镇的锯山垭村热闹非凡,方圆数十公里的百姓以及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纷纷聚集于此,享受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大肉会”。

 

 

位于剑门山区锯山垭的“大肉会”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源于唐朝,起于明朝,盛于清朝。相传唐朝时,当地每年二月初三的“文昌会”和十月初一的“牛王会”,锯山垭村民都要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献整猪谢恩。祭祀后,每户分得一块重一到两公斤的熟肉,众人席地而坐分而食之。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定例,至明朝时,逐渐演化成了民间习俗——“大肉会”。

 

 

52岁的大师傅孙文学,祖祖辈辈都是“大肉会”主厨,他10多岁便跟着父亲学习制作,至今已30余年。据孙师傅介绍,“大肉”要用“五花肉”制成,每块4斤重,在头一天就要下锅,加五味调料,慢火焖炖,约18小时后,才能“五味皆入,油腻自出,皮不烂,肉不流”,每桌放一小刀,切成8份,人均一块,入口“酥如豆腐”,不嚼即化。

 

 

此次“大肉会”,就用年猪5头,摆席100桌,既有主菜“大肉”,还有凉拌肉、粉蒸肉、炖肉等23道菜。

除了飘香四溢的大肉外,当地人为了祈祷求得风调雨顺还进行了祭祀和戏曲表演。保留民俗曲目“耍牛灯”是其中的重头戏,牛灯面相做成牛样,身子用黑布围成,在一名妇女的挑逗下,两个男青年像舞狮那样挥动牛套,时而咆哮,时而冲撞,动作夸张。

 

 

大肉会古时是为显富,今天因为源于历史传承而逾香醇。如今的“大肉会”已逐渐发展为集祭祀、农贸交易、旅游为一体的民间盛会,成为川北地区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民俗文化。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剑阁,大肉会,传承,800,余年,川北,特色,民俗文化,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孝文化”如何安顿男女平权?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甘肃古镇传统手工农具“留”农耕文化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