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阅网→最有价值的门户网站
 
 
 
天阅网logo
  天阅网 > 文化 > 正文
   
 
甘肃非遗:赋彩文化强国 赋能乡村振兴
 
http://www.tianyueo.com  发布时间:2021-06-11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建党百年中华崛起,礼赞华诞甘肃添彩。6月10日,甘肃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兰州老街开幕。此次活动为期3天,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邀请全省各地200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通过“如意甘肃·多彩非遗”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向建党百年献礼”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和传播的累累硕果,激情呈现甘肃文旅人为文化强国建设增色添彩、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的满满决心。

  赓续中华文脉的甘肃记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工作思路,协调推动全省各地深入挖掘、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非遗保护取得显着成果,赓续了中华文脉,强化了独居甘肃特色的文化记忆。至目前,甘肃已建成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计49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省各市(州)共公布210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州级);各县(区)共公布5241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省认定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17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3036名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814名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令人振奋的是,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甘肃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临潭万人拔河、甘南锅庄等15个项目入选。

  强化兴陇自信的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强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创新非遗传承机制、方法和模式,联合兰州交通大学、兰州文理学院等高校,加快培养艺术新人和非遗传承人;拍摄制作《甘肃非遗》形象宣传片,编纂出版《甘肃非遗辞典》,打造花儿、裕固族民歌、马头琴、蒙古族长调、唿麦、阿肯弹唱等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组织开展“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宣传展示、“春绿陇原”非遗系列文艺演出、“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以及“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启动敦煌文化、白马文化等享有世界影响力和独具甘肃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工作,甘肃成为长征、长城、黄河文化公园建设重点省份,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开通“陇上非遗”公众号并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进非遗数字化展示展演工作,不断提升甘肃省非遗保护传承事业的可见度、美誉度、影响力。古远、厚重、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甘肃人民更有文化自信;活态、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非遗文化活动,激发全省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精气神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拓富民兴陇新局面。

  振兴甘肃乡村的文明产业。甘肃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在农村、传在农村,把得天独厚的农村非遗资源利用好、转化好,已是脱贫攻坚的鲜活经验,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名副其实的文明产业。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探索非遗生产性转化新模式,指导建设各级各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06家,组织认定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91家,累计组织非遗扶贫培训381期,培训人数9738人次;在临夏州设立甘肃省传统工艺工作站,组建非遗扶贫工坊文创开发团队,组织开展非遗产品展销活动,引导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进超市、进酒店、进机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指导各地加快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扶贫与非遗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与“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相结合,与“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相结合、与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等相结合,赋予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更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使之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卖点和新亮点;通过在旅游景区景点设立非遗扶贫产品销售专柜、开展研学体验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内涵、有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和特色线路,有力带动当地从业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去年以来,由中国旅游报组织的“疫去春来·江山多娇”全国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展示活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评选活动中,甘肃“心有灵犀·非遗体验”“交响丝路非遗之旅”“涛涛黄河非遗之旅”等主题旅游线成功入选。非遗生产、非遗旅游已是甘肃传承中华民族生态观、生活观和文化观的重要渠道,更是甘肃传承乡村文化、激活乡村生气、振兴乡村产业的强大支撑。下一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继续以乡村手艺装点新农村的美好生活,凭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余仁俊
更多
 
 
 
天阅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词汇:
 
 
甘肃,非遗,赋彩,文化,强国,赋能,乡村,振兴,建党,百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中国真正的文化贵族,出自江西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因势利导深耕厚培 山城文化满园芳菲
 
     
 
 
 
 
 
     
 
 
  最新推荐
  图文资讯

 

 

 

天阅网-上天阅网,行微公益,知天下事!天阅网©版权所有